标题 | 浅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
范文 | 王军峰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问题,最后给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0 引言 大学扩招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这种环境下,本科教育应该大力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大学生创业比例,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应有开阔的眼界、较新的知识结构,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高度的创新责任感。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他们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要有在错误中不断成长的勇气,他们应该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二)具有独立的个性。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是真正思想自由和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型人才。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能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只有发展他们独立的个性,创造自由的成长环境,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才可以得到满足,从而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的业绩,催生了真正的创意。 (三)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 时代对创新创业性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创新型人才不仅在道德、智力、体力和情感方面都应发展,而且在创新素质方面也应发展。 (四)具有突出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人才能够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依据他们的个性需求设计必要的情境,训练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他们应该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自主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具有团队创新精神和能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团队精神和不断创新来实现的集群式"。因此,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创新,而且要有团队合作研究的精神。 2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目前多数本科院校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理念问题 现行教育理念和体制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许多学院和大学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比较匮乏,缺乏创新性,只是习惯于现成的知识和经典的方法。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反馈,民主求学氛围少,导致学生不敢怀疑,也不敢思考,更不敢挑战所谓的权威和经典。 (二)教师创新能力问题 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各种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扩招后,老师常常忙于现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缺乏教学研究和改革。固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做不到个别化教学,达不到因材施教。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教师们忙于课题、文章、职称,功利思想严重,根本无暇估计学生的感受,严重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实操水平问题 受过去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也受到传统数理化理念和知识培养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招聘单位也注重学历和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用人单位也不满意,新员工培训教育需要花费较多资源和时间。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首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当前普通高校成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思源学院九届创新文化节的举办以及纵多的创业成果,分析研究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转变教育理念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设计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实验课、专业课程设计体系,设计安排知识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计划。特别是新开课程,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的权重。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通过专业垂直管理,形成有利于专业负责人、优秀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机制,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教学效果。合理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境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一支勇于创新和实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制定教师学习和培养计划,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特别重要的。 (三)营造文化学术自由的氛围 一个多元文化、竞争环境的建设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特别是创造学生成长的民主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但是,建立民主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与自由学术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的建设是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学术研究需要有批判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 (四)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完善"两基双导三段式"(校内、校外两类实践基地;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指导老师;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三个实习阶段)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环境和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实训项目,结合学校创新文化节、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现实践能力的竞技平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兼备的能力。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好方式,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比如社会实践、实践的矿井建设标准体系等。在和平时期,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是学生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才艺表演的一个重要阶段。 (五)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 (1)课程的创新。 为了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在课程上体现以能力为主线的思想和结构,需要加强综合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创新知识点应该重新构建,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个性重构型课程的开发,压缩传统学科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进行选择课程,建立一个更为灵活的课程体系。加强创业课程的开设,加强战略和商业计划课程开发,组织学生参加竞争型商业方案决策的活动。 (2)创新教材内容。 目前,教材内容的陈旧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特别是教材革新势在必行,应体现教材的新颖性。教材应采取最简单形式表达系统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体现教材的多样性。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电子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科和学习对象的需要,满足学生扩大知识的要求。设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知识和创新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刁凡.高职生提高就业及创业能力的对策[J].神州,2012(35). [2]高倩,王冬生,杨晓峰.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3(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