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平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诛残贼,~天下。”
平安;平定pínɡ'ān pínɡdìnɡ【同】 都可作形容词;都指平静,无惊无险,无事故灾祸;都是中性词;都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都能作谓语和定语。 【异】 “平安”侧重指安全、顺利,无灾祸,无危险;常用于形容人身无病痛、旅途无惊险、行动无灾祸,一切顺利,适用范围较大;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可重叠为AABB式;常作状语。只用作形容词。[例]母亲送儿子上了大路,祝福儿子一路~。“平定”侧重指平静安稳,无动乱,秩序正常;常用来形容社会秩序、居住环境、政治局势,适用范围要小些;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也不能重叠。此外,还可以作动词,表示消除了不稳定的事态,使周围安定下来;常作带宾谓语,例如:“公安局一举打掉了这个行凶抢劫的团伙,平定了一方秩序”;“平安”没有这样的用法。[例]国家统一,社会~,人民幸福。 【反义】 平安—危险 危急/ 平定—动乱
平定píngdìng❶平静稳定 △ 市场~。 ❷使平静稳定 △ ~局势。 ❸用武力平息(叛乱等) △ ~叛乱。
平定píngdìng❶ 〈形〉稳定:政局平定│情绪平定。 【同义】安定│平静│稳定。 ❷ 〈动〉用武力平息叛乱等:平定暴乱│动乱已经平定。 【同义】平息│镇压。
【平定】1 平稳;安定。如:心情平定。2 使平稳安定。如:平定物价。3 平息;用武力使局势安定。如:平定叛乱。4 县名。在山西省东部。属阳泉市。面积1 391平方千米。人口32万(2012年)。西汉为上艾县。北宋改平定县。 平定
平定评议审定。夏承焘《与谢玉岑》:“兹另纸数章,乞阁下~。”
平定;评定◉ 平定pínɡdìnɡ ❶ 形 平稳安定。〈例〉局势~/ 激动的情绪渐渐~下来/ 激动的心难以~。〈近〉安稳。〈反〉激动。 ❷ 动 使平稳安定。〈例〉~情绪/ ~局面。 ❸ 动 平息。〈例〉~叛乱/ 动乱终于得以~。〈近〉平息/ 平靖。〈反〉动乱/ 骚乱。 ◉ 评定pínɡdìnɡ 动 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例〉~职称/ ~考试成绩/ 公布职称~名单。
平定/平乱
安定1
安定1安(安辑;安扰;柔安;奠安) 敉(敉平;敉宁) 鸠 镇(镇安;镇宁;镇靖) 靖(靖遏;密靖) 辑 妥绥 底绥 绥定 绥宁 绥亿 绥爰 平定 救定 存定(~四夷) 奠定 厎定 宁静(~四海) 晏宁 底宁 底靖 密静(~天下) 抚征 抚正 止疑 使平安无事:安保 使安定平静:安(安静;安靖) 静乱 使平稳安定:稳定(~压倒一切) 安定,稳定:镇定 奠定 平定,使安定:静谧 肃肃 使富者安定:安富 安抚,安定:抚绥 整训抚绥:训戢 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嘉靖 扶助,使安定:匡定 安抚,使安定:镇靖 辑宁 治理,使安定:保治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保乂 保艾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反正拨乱 以威力使安定:威绥 得以安定:厎绥 太大的安定:诞静(~邦内) (使安定:安定)
另见:安抚 怀柔 促进 平安 稳定
平定
平定平(平靖;平戢;平息;扫平;削平) 定(拓定;剿定;剪定;易定;克定;镇定) 夷(夷荡;翦夷) 扫(扫夷;扫定) 厎(厎定;厎平;厎靖;厎绥) 砥(砥平) 肃(肃靖) 戡(戡夷;戡济;戡定) 敉(敉平) 龛(龛靖) 靖 克宁 廓宁(~宇内) 镇遏 克翦 菑攘 耘锄 平定天下:龛世 威加海内 平定宇内:区平 安抚,使得保持地方平静:绥靖 绥静 绥定 辑定 抚宁 抚定 抚戢 讨伐绥靖:讨绥 用武力平定:扫荡 翦荡 平息 扫荡平定:荡定 荡夷 平荡 覆荡 殄平 镇压平定:镇绥 讨伐平定:讨平 讨定 剿平 翦定 讨定乱寇:革枭 扫荡平定:荡平 扫荡 扫平 平荡 驱攘 消灭扫平:歼荡 攻克平定:略定 削除平定:虔夷 蠲平 平定使安定:静谧 平定使归顺:平服 平定之而使顺服:训定 达到平定:底平 底定 制伏,平定:克平 战胜平定:龛定 得于平定:厎绥 胜利平定:凯定 一旦发布命令,安排调遣,局势马上就可平定:指麾可定 指挥可定 (用武力平暴定乱:平定)
另见:讨伐 安定1 叛乱 叛变 平定píng dìng❶形容词。平稳安定,用于褒义。 【例】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❷动词。平息,多指对暴乱等,用于贬义。 【例】 我国政府首先想使人相信,它甚至不是在中国打仗,它只是在平定暴乱,镇压叛乱者,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列宁《中国的战争》)
平定píng dìng平稳;安定:及说了半天话,又提起媳妇这病,他到渐渐的气色~了。(十·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