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yuánzǐ汉语的“原子”是从日语汉字直接拿来,日语则来自英文atom。该词源于古希腊。 古代的希腊人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十分感兴趣,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学说解释周围的事物,但常常也有解释错的时候,如当时有两位希腊思想家断定,物质是不能无限分割的,他们认为最终只能获得一种小到不能再分的粒子。古希腊人把它称为atomas,意思就是“不可分”,地球上各种物质都是由它组成的。英语atom就是由此而来。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遵循古希腊人的理论,把每种元素列为特定类型,其中粒子以不同方式组合,构成各种物质,这些不可再分的粒子就是原子。这个组合方式当时得到了承认。 但是到了1896年,科学家发现原子并非不可再分,他们发现原子还会分裂,释放出更小粒子,而且还掌握了使原子分裂的方法,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造出了原子弹以及后来的氢弹。但“原子”这个词却还是保存下来了。
【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微粒。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着的、与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其质量几乎全部集中于原子核,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原子yuán zǐ构成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是物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格致》:“物质不可剖分者,谓之原子。数原子密接而成物体,物体之最小部分,谓之分子。”◇莫破质点、莫破尘、元点、原点、微子、阿屯、亚多墨斯,其中“阿屯”为英语atom(原子)之音译,而“亚多墨斯”则是atom的复数atoms之音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