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周新云 摘 要: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行,编制政府综合会计报告的要求,以及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单位也开始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性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以期对今后的资产管理有所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F810.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102-0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所有权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 山东省新泰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从混乱步入逐步规范,经历了一个艰难历程。 一、行政事业性资产规范化管理之前的现状 在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科之前,新泰市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薄弱等。 (一)对资产管理普遍重视不足 很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很多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重视。有些单位领导最先关心的是单位经费,是手里还有多少钱,还需向财政要多少钱,至于单位有多少实物资产,状况如何,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去关心。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对家里有多少存款、多少外债、多少资产、多少家底,都应该是清清楚楚的,一个单位也应如此。 (二)重购置,轻管理,单位资产浪费严重 很多单位的实物资产没有专人管理,造成公家的东西用起来没人珍惜,电脑常年开机、空调黑白不停等等现象司空见惯。原因是电费有人付,电器坏了可以继续打报告购买;很多单位资产没有责任到人,公家的东西“丢失”现象严重,造成每一次人员调整都要重新购置办公用品。每一次大型活动结束后资产去了哪里大家都不知道,也没人关心。因为没人管,因为是公家的东西,因为没有问责,因为管理缺失,于是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混乱、处置随意,乃致国有资产浪费严重、流失很多。 (三)产权不清现象严重 很多单位对资产的产权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国家的资产,产权在哪个单位身上无所谓,给以后的资产管理带来很多隐患和纠纷。现在很多资产方面的纠葛大都是因为历史上产权不清造成的。很多单位的资产产权不清,单位账上有的东西却不是本单位的,因为产权是别人的。比如,A单位为了逃避限购,把单位付钱购买的车辆挂在B单位或者C个人名下,以方便使用。但是,根据《物权法》,这些登记在别的单位或个人名下的资产只能属于B或C,而不属于A。这就造成了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扯皮。再比如,很多领导因为职务调整,由富裕单位(E)调到贫穷单位(D)时,往往会把E单位给自己配备的车辆,带到D单位。因未及时进行资产调拨手续,时间长了也就造成产权混乱。再比如,市直很多单位根据上级要求给乡镇配备了很多车辆、电脑等办公设备,以及防火、救灾等专项物资。这些设备、物资,有的是市直單位购买的,有的是上级单位集中采购后拨付的,但是,分配给各个乡镇时,并没有同时履行相应的资产调拨手续,所以乡镇账上没有,致使这部分资产浪费和流失严重。 (四)资产账实不符 由于常年没有进行资产清理,很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接受的资产捐赠、调拨等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资产盘盈;二是单位报废、处置的资产没有走正常的报批手续,没有及时销账,造成资产的盘亏。由于多年没有进行大型资产清查,很多单位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单位自己进行年度资产清查的几乎没有,所以单位资产账实不符问题非常严重。 (五)资产处置随意 由于以前资产缺乏管理,很多单位对资产处置随意,没有报批意识。比如,很多单位部门领导一句话,就可随意置换、捐赠资产;部门内部报废、处置资产更是随意;更严重的是很多单位的门头房、办公场所等随意对外租赁,不仅租金非常低,而且有的租赁期限甚至长达50年,给后来对这些资产的处置造成非常大的困难,也造成了极大的国有资产流失。 2014年新《预算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摸清家底,资产要清,债务要清。但是,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巨大障碍。因此,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当务之急。 二、新泰市在行政事业性资产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新泰市2011年成立资产科,在市领导和局领导的坚强支持下,首先对全市资产管理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针对新泰市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决定先从资产的有偿使用和处置下手进行突破,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不错成效。其中,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流程图”的设计,受到山东省资产处的好评;针对资产有偿使用,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拍卖、阳光运作的典型做法刊登在2012年12月5日大众日报上。2016年江苏省洪泽县和山东省荣成市、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也分别就此来交流学习。针对资产清查典型做法,新泰市关于资产清查实现精细化的经验介绍,发表在2016年4月的《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上。通过托清家底,强化监管,标准化运作,资产管理正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一)资产清查 按照财政部统一安排,新泰市于2015年12月开始,对全市400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这次清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要求标准高。新泰市通过招标产生专业清查中介1家、审计中介5家,探索出一条“政府牵头、财政参与、中介实施、单位受益”的成功之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清查基本做到了账账、账实、账表三相符,摸清了家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一是完善各类中介工作协调机制,规范各单位盘点、对账收费指导标准及事务所对账审计工作流程。市财政局认真组织人员,调配业务骨干,专门印发资产管理清查实施细则,明确清查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标准、工作方式方法,配套出台资产盘点、资产对账、资产评估、资产清查工作规范,做到清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典型引路,中介参与,资产清查工作全面开花。资产清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为将清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准,新泰市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探索出一条政府牵头、财政参与、中介实施、单位受益的成功之路。三是规范流程,强化监督,资产清查工作真实有效。为实现从“入口”到“出口”的精细化管理,新泰市创新管理模式,健全长效机制,规范清查流程,强化监督检查,做到资产清查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 新泰市通过清查核实,盘盈固定资产460 993条,盘盈资产价值5.76亿元;待报废资产27 671条,待报废资产价值7 611万元;盘亏资产145 523条,盘亏资产价值18 405万元。 (二)实施资产有偿使用公开拍租,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方式包括对外投资、资产租赁、对外担保等。新泰市要求,未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并专门设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流程图。该市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阳光化、公开公平运作。新泰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赁实现规范化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1—2019年累计达到8 085万元。全市纳入管理单位达到68个,共计451间可租公房,基本实现该事项市直单位全部覆盖。 具体做法:一是调查建档。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充分利用好信息平台,做实资产统计信息,集中一个月的时间,采用自查上报、重点抽查、深入调查摸底等方式,为全市68家存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档案。在各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专职资产管理员制度,严格管理,明确责任,为管好用好资产提供保障。 二是分类施治。对未到期合同进行规范,加强管理,强化收入入库。对2011年7月1日后新发生的有偿使用情况和合同到期后事项一律执行新规定。利用好备案结果,对到期合同和新发生的租赁事项,提前两个月给占有单位下达书面通知,并进行电话督促,对不配合单位,及时给分管领导汇报,与占有方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做到应管尽管,逐步形成占有单位主动走拍租程序的良性轨道。 三是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执行省、地区和该市有关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规定,执行制度不走样,执行程序要走全,全程实行阳光化运作。一律按照单位书面申请、财政部门现场勘验、财政审批、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就初评结果占有方与财政局确认备案、出具评估报告、公开公示、委托中介机构拍租、拍卖所得缴库、监督租赁双方签订合同、单位领取相关批文及资料记账、财政备案等12个标准化程序办理。 四是实现阳光化运作。新泰市在公开公示和公开拍租上大做文章,提高了经济效益,扩大了社会影响。广泛利用新泰电视台、市政府网站、泰安日报、今日新泰、中国拍卖网、鲁拍网、给相关企业发电子邮件、店铺送达、便民公开栏张贴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公平公正,每次资产拍租,都邀请市监察局、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标的占有方、新闻媒体、原租赁户和社会各界人员参与监拍。监督拍卖行采取公开现场拍租、电话竞拍、网上竞拍等灵活方式,提高拍卖效果。拍租活动一律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拍卖现场安装监控设备全程监控,最大限度保证拍租活动的公平公正,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三)严把资产处置关口,强抓资产收入收缴 资产处置方式包括调拨、捐赠、有偿转让、报废、报损、置换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针对资产处置,新泰市专门设计了行政事业资产有偿转让、资产置换、资产调拨、资产捐赠、资产报废、资产报损等六张流程图。 具体做法:首先,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度,从严控制标准,认真履行程序,把好资产出口关。对单位申请处置的资产,财政相关人员都到现场勘验,严格按處置条件办理;需要做鉴证的专业设备,委托相关机构出具结论,区别情况,分类办理。对达不到处置条件的,财政调剂使用或退回原单位继续使用。对符合条件的,财政部门初测残值,价值较大的一律按中介评估、社会公示、公开拍卖程序办理。去年以来,已完成资产调拨14件,调拨资产价值3亿多元。特别是涉及专项资金形成的农林水项目、环保项目、市政项目等工程类资产,完工后及时转增资产,移交资产使用单位管理。完成公开拍卖资产80件,评估价690万元,成交价790万元,增值100万元。积极参与公车改革,完成首批公务用车拍卖。经公开公示,接受网上报名41户,保证金140万元。经在交易中心公开网上拍卖,成交车辆23辆,评估价162万元,成交价193万元,实现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 其次,形成资产科、预算科、预算外局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入收缴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催缴入库协调良好机制。做到公开处置资产收入,一律由中介机构直接入库,一月一对账;单位经授权处置收入或投资、租赁等收益,资产科及时催缴。对产生资产收益的单位及时通知缴库,索要缴库单备案。202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行政事业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23万元,资产处置收入470万元,同比增收370万元。 三、实践与探索的经验总结 综合来看,新泰市在资产规范化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领导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坚强后盾。资产管理工作涉及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利益,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得罪人。全市的行政事业资产量大、工作又琐碎,工作压力很大。如果没有领导的坚强支持,根本无法进行。新泰市出台的几个资产规范性文件均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既赋予资产管理的权威性,也让具体科室在开展工作中有了底气。 (二)制度保障 财政部35、36号令为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新泰市按照财政部规定,根据本市实际拟定了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制度。资产科自2011年2月成立以来先后出台《新泰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机动车辆资产管理的通知》、《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社会中介使用管理的通知》等几个规范性文件,对资产处置,加强房屋、土地、车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内容明确了管理规定。 (三)中介的配合 新泰市于2015年2月通过市政府采购方式,从全国27家报名中介中招标产生拍卖、评估、审计中介服务机构各5家。中介机构的配合,保证了资产有偿使用和资产处置的专业性和公开、公正、透明,降低了执政风险。 (四)抓重点 通过流程图设计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新泰市认真梳理资产有偿使用和资产处置各个关键环节,制定流程图,既便于操作,也能规避风险。目前,新泰市已经设计流程图10张,从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到资产处置,实现资产的全流程管理、规范管理。 四、结论 新泰市各个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连续几年努力,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规。目前,该市正全面推进资产配置管理改革,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按照省、市关于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拟定《新泰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规定》,扎实推进资产配置预算管理。 目前,政府会计改革正在实行,按照编制政府综合会计报告的要求,以及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对下一步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新泰市将积极学习新政策,立足实际,进一步做好全市的资产管理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