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措施应对 |
范文 | 吴平峰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高。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定的科学与否,执行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实现战略目标。从申请IPO的企业被否案例中,其中不乏内控不健全的企业,随着五部委内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不断推进,拟IPO企业完善内控体系已成为上市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从实际工作中并结合申报IPO企业被否案例的分析,探讨目前拟上市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内控水平的措施手段,并顺利实现上市目标。 关键词:拟上市;企业;内控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对于拟上市公司,在申报IPO的会计期,其内控制度必须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门审计,取得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期证实企业的运营环境良好,风险能够把控。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运行环境存在的缺陷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董事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共同实施的为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 我国企业经营失败的很多问题都与内部控制的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控制的缺乏和无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甚至违法经营。有效的内控制度对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重大缺陷和及时整改起到了积极的预警作用,作为拟上市企业更要重视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及其严格规范执行。笔者从实际工作中并结合申报IPO企业被否案例,发现他们在内控设计及运行环境上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一)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缺陷 1.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未形成成文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零零散散,未成系统,未成规章,很多制度都由管理层口头表达。 2.董事会下未设立专门管理委员会进行风险管理,或者设立了专门管理委员会却无相对应的职权,无法进行风险管控和预算管理。如,经营预算数据由财务部编制,其他部门少或不参与,存在严重脱离实际业务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无法追责,相应的内控制度更是纸上谈兵。 3.内控制度未能与业务实际相结合或脱离实际情况,个别业务流程设计、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关键环节流程设计模糊,流程控制混乱,操作不规范,权责不清晰。 4.内控监督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及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主要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常以等级形式设置,管理层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监督往往是自上而下,导致监督部门独立性不足,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5.内控目标简单、执行弱化,缺乏全局考虑,强调财务层面而忽略管理经营需要,更无从做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了。大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仅由财务部门建立,其他部门少或不参与,会造成只重视财务流程,导致不能从战略,全局的眼光来建设制度。 (二)内部控制运行环境存在缺陷 1.业务部门协作度差,生产、采购、销售各环节联系不紧密。财务部未对采购价格,销售报价等环节进行监督,导致采购价格虚高或采购人员收取回扣等,销售未按信用制度发货,应收账款管控不严,造成资金回笼不及时或应收坏账等。各业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对内控制度认知不足也是许多企业内控未能很好执行的障碍。 2.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业务控制关键环节缺失,造成舞弊风险。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仅有财务系统,未形成完整的ERP管控体系,另外信息系统的维护人员综合素质低,系统存在任意调控或操作风险等。 3.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制度的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内控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内控环境差,风险意识淡薄,以内控制度导致企业运行“低效”作为借口不执行内部控制,内控制度成为“停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或是拿来应付各审计机构及外部检查部门。 从企业普遍存在的以上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看出,对于一家拟上市的企业来说,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内控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规范内控制度,要从公司的流程进行剖析,在业务层面上进行制度设计,并不断提升运行环境。 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解决内控制度的设计缺陷 1.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制度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改,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做到可执行性,可控制。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从资金,销售,采购,固定资产,存货,投资等各个涉及环节充分考虑,立足业务根本,切合实际,形成“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局面。 2.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按照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体制。特别将现实中弱化的监督层职能强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保证其独立地对内控体系作出评价,对风险进行预警。 3.建立权责明晰的内控制度,明确各业务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利,使每项业务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人员负责,使过程清晰,结果可控,绩效明确。 4.建立规范和全面的内部控制标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为此要将内控制度标准融入到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中,进而推动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解决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缺陷 1.营造内部控制氛围,提升全员内控意识。只有企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认真负责,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才能为内控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畅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内控制度的执行。通过系统进行流程设计,让每个员工在相应环节履责,使每个员工清楚知道自己在内控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信息传递路径。如目前大部分企业借助OA办公系统,钉钉办公软件或建立微信群实现内部充分交流,以及信息共享和传递;通过ERP系统的建设,从产供销各环节实现业务流信息化,制度化,对相应的人员进行授权,用制度卡控。 3.内部管理上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通过KPI考核,平衡积分卡,签署责任状等形式,将目标细化,进行激励约束制度,如对企业的期权激励,年金计划等,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员工执行和参与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积极性。 4.利用外部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各监管部门,如税务局、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核,从而保证内控制度的运行;或通过会计师或辅导券商在审计或辅导过程中提出的管理或改进建议书,弥补和修改自身内控制度的不足。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及生产作业流程,通过各个业务部门如生产、销售、财务等充分配合,各环节相互衔接制约,促使实现企业的经营。同时,通过严密的监督与考核制度,公平公正的核量每个员工的行为业绩,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作为拟上市公司,建立有活力的内控制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跻身强企行列,当其具备充分的实力后,企业的IPO之路将会平坦顺利许多,也为其上市之后资本市场的搏击能力提供了基礎。 参考文献: [1]王雪慧.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7,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