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文 曹劲
摘要: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资产优化配置,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本文从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是维持事业单位开展日常工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固定资产源于政府财政支出,其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所以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然而,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呈现出管理效率偏低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现状。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重购置、轻配置
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中将固定资产购置作为列支重点,以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单位资产更新。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所以事业单位一直存在着固定资产重购置、轻配置的情况,不重视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管理[1]。在固定资产购置阶段,事业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购置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使得固定资产购置决策过于随意化、盲目化。在固定资产配置阶段,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配置机制,并且不重视资产后续维护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出现闲置或使用过度提前报废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核算信息质量不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经常出现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难以通过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对单位资产安全完整带来了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事业单位仍沿用以往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清理时,事业单位隐瞒资产清理收入,没有对其进行入账处理,易滋贪污问题;在进行在建工程核算中,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明细账,只是笼统地进行核算,造成在建工程完工后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事业单位疏于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没有对盘盈盘亏情况及时进行入账处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力的执行依据,管理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依然沿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做法依靠各处室管理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处于分散管理状态[2];事业单位不重视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难以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使得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资产闲置状况;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账务处理、处置等方面没有进行细致规定,易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监督控制不到位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多,大幅度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固定资产内控机制,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的有效监控,使得固定资产在对外出租、投资、出借、出售等环节易产生违规操作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未将固定资产管理例入其中,不利于提高单位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二、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强化采购管理。事业单位要摸底清查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存量,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固定资产购置方案,上报到单位领导进行审批,杜绝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超需购置固定资产[3]。二是强化配置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物资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要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共享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为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加强维护保养。事业单位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避免因过度使用固定资产而造成提前报废。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对单位内部所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制定“总则”与“细则”。在“总则”中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使用单位的职责,固定资产管理任务、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在“细则”中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配置、入账、使用、处置的具体流程。二是制定报废处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报废要经由专业设备处进行鉴定,由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将报废情况上报到单位领导进行审批,严格执行报废审批程序,并及时回收上缴固定资产报废收入,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4]。三是制定评估、盘点、清查制度。事业单位要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定期开展评估工作,掌握固定资产价值情况。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还要联合财务部门、各处室开展盘点和清查工作,编制书面汇报材料。
(三)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要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信息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要遵循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如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情况[5]。二是规范会计处理流程。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之后要及时登记入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在卡片上登记固定资产真实信息。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之后要将盘盈盘亏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上报,待审核批准后再进行相应账务处理。三是提高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进行会计核算,利用财务软件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在财务部门与各业务处室的高度共享,从而便于各业务处室了解固定资产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建立固定资产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大部分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控机制,强化对固定资产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强关键环节控制。事业单位要重点加强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报废处置等环节的管控,明确关键环节的审批流程,避免单位某部门或个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谋取私利。二是建立资产与预算的联动机制。加强内部资产调配管理,防止资产边清边乱的情况。将资产和预算联系起来,依据资产配备情况安排预算,从预算资金的角度推动内部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实施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评价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四是实施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纳入到部门绩效考核的范围内,提高各部门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提供物质基础。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要提高管理意识、完善制度体系、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内控制度,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海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7(10):223-224.
[2]张元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15-16.
[3]章新华.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7(9):196-197.
[4]廖金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学习,2016(11):196-197.
[5]宁英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問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4):38-3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