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范文 张敏
摘要:固定资产在医院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如何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并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良性运作起来,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 管理 提高效益
固定资产是医院人、才、物三大要素之一,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衡量医院规模大小、体现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医院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1.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2012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从多方面修订了旧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计提折旧、计价原则和入账管理提出了新的规定,对完善医院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1.1提高了固定资产确认标准
新制度规定一般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由500元以上提高到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由800元以上提高到1500元以上。确认标准的提高,缓解了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增长相互脱节问题,因为1997年发布的旧制度确认标准已明显偏低,若继续沿用,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确认范围不符合市场标准,不但加重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2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真实反映了医院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
原制度对固定资产按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虽然性质等同于折旧,但修购基金反映在净资产的“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不是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反映,账面上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实际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使用价值,不符合会计计量的准确性要求。新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有效减少资产虚增的现象。
1.3区分不同资金来源的折旧会计处理方法
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于用医院自有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应增加累计折旧的同时计入医疗成本或管理费用;对于用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购建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同时冲减待冲基金,则不计入医疗成本。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在新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各家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日常核算管理工作薄弱
虽然每家医院都会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配备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但笔者发现,一些医院的资产管理岗位,有些是兼职人员、有些是照顾人员在从事,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相对薄弱,时有发生因资产分类的概念不清造成分类的混乱,造成折旧费用的误差,影响资产核算的准确性;或因缺乏责任心时常出现入账对账的不及时,造成帐实不符现象。
2.2管理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确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散,管理难度大;往往是各分其主,由后勤总务科管理负责房产、家具和一般设备管理;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管理;信息中心管理信息设备;临床科室负责日常使用管理。但部门之间平时缺少沟通和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往往会追究是技术问题、日常保养问题还是使用不当问题,导致管理冲突现象屡见不鲜。
2.3由于多渠道接受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医院的固定资产除了预算内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接受捐赠等来源,由于接收使用的部门没有帐实相符概念,有设备拿来就用,没有及时上报资产管理部门,造成帐外资产的存在时常发生。
2.4员工管理意识不强,造成资产的浪费
临床部门往往只着眼于自身业务需要,只顾局部利益,追求的是“小而全”的资产配置模式,会想方设法论证购置设备的必要性;至于购买来的固定资产该如何发挥其效能最大化,或使用中的设备如何去管理,最大限度延长资产的物理寿命,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因预算不合理,出现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闲置在库房的现象,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2.5缺乏相应调配制度,科室间借用的随意性强
有些医院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没有细化到科室间调配和借用的相关规定,或者因缺少监督,实际操作时不按制度执行,需要时随意的相互转移各种设备,没有落实到责任人和办理相关的手续,给每年的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带来难度。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3.1齐抓共管,明确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很多医疗设备都关系到每个病人的生命安危,不允许出现管理上的任何疏漏,所以必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和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3.1.1最高决策部门(医院办公会议)根据固定资产申购审批制度和预算计划,对各科室的资产请购计划进行审议和决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避免固定资产购置的盲目与重复,造成资产的浪费。
3.1.2库房中心根据出入库制度,组织好验收工作,把好质量关,准确分类建好资产明细账;定期与财务总账和科室台账核对,确保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资产管理小组需按清查制度定期实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3.1.3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固定资产保管和养护制度,分门别类建立好设备技术档案,并确保每项固定资产资料的完整性;按规定做好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使用部门安全、准确地完成工作。
3.1.4使用部门根据领用制度及流程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领用手续, 并根据相关资料做好资产台账。科室间相互借用按相关制度和流程办理,完成相关手续后执行转移;大型医疗设备需实行使用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要制定操作流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避免因操作失误等原因带来的严重后果。
3.2增强意识、提高效益
3.2.1首先要加强单位领导层的责任意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并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就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是解决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
3.2.2其次需加强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衔接,保证日常核算与对账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如实汇报清查结果,按清查制度层层落实,保证清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3.3还需加强宣传,同时结合经济考核手段,增强全院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可考虑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的考核中,将资产的占用、维修、毁损等情况量化成数据,形成定期分析与对比,与使用科室的经济利益挂钩;树立科室的资产效益意识,强化科室员工的管理意识;利用经济杠杆手段调节医院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3.3加强内审,科学管理
3.3.1加强医院内部的审计监督。加强医院内部的审计监督,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效率进行审查;审计中需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是否充分合理的使用,有无帐实不符现象,有无闲置浪费及非法侵占现象。
3.3.2利用计算机资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完整、及时的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准确掌握每项资产的实时状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促进资产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4.总结
随着近几年医疗市场的迅速发展,医院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医院拥有的固定资产比重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医院所处的医疗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励,医院拥有了高、精、尖端的医疗设备,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检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必须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到一定的高度,无论是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还是财务的核算与监督,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良性运作起来,符合医疗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肖燕霞.刍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J],经济师 ,2013(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