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针对TBT的企业预警机制技术创新与价格决策
范文 薛雨萌 刘娇


摘要: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系统考虑了预警平台、消费者技术偏好、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竞争等因素,建立了两竞争性企业两阶段定价博弈模型。研究一带路政策下,面对技术贸易壁垒,建立预警平台对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探究模型各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出口企业面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创新决策和产品定价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政府建立预警平台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一带一路 技术性贸易壁垒 预警平台 技术创新 定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外贸量激增,同时面临贸易壁垒的挑战。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下统称为TBT)己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将直面TBT这一障碍,企业需要技术创新,政府需要助力企业“走出去”。前者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创新行为选择;后者在于建立健全公共信息预警服务平台,收集、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关程序、产品标准等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第三方中介服务。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己有很多研究TBT,建立预警机制和企业创新关系的文献。在对TBT的阻碍作用分析中,陈淑梅和沙双玉[1]认为该壁垒的影响方面有:贸易量变化、贸易模式改变、成本增加(特别是短期生产成本显著增高)、技术创新促进。蔡茂森和朱少杰[2]构建理论模型得出,该壁垒存在价格抑制效应和数量抑制效应,提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面对技术壁垒时占优势,关键在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关于TBT和企业创新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TBT不利于企业创新,此类学者认为,遭遇TBT后,企业为满足外国技术标准要求、通关监测等条件,需付出巨大的研究成本、时间成本,这会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Swaan[3]等提出,随着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贸易摩擦会阻碍贸易渠道的畅通,使企业利润减少、世界福利降低。王绍媛、李国鹏和曲德龙[5]建立博弈模型研究得出:TBT提高了市场进入难度及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一次性成本和持续性成本,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
另一观点为TBT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此類学者认为,TBT虽在短期内使企业生产成本骤增,降低企业利润,但在长期来看,会使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升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增强。Toshimitsu[4]认为,TBT可带动全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提高全球福利。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TBT对出口国企业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企业总体上的影响,而没有考虑企业差异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预警机制时,没有考虑该机制对企业的行为影响。
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系统考虑产品竞争、产品质量标准、消费者技术偏好,并创新性地加入预警机制,将其作为企业行为影响的因素;同时建立两竞争性企业两阶段博弈模型,探究了各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TBT和预警机制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动力和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为企业的创新行为选择和定价决策,为政府建立预警机制决策提供支持。
2 考虑预警机制的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模型
2.1 问题描述
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己建立预警平台、产品质量标准、消费者技术偏好、产品竞争的情况下,两竞争性企业的两阶段定价博弈问题。
第一阶段:两出口企业面对新的技术贸易壁垒时是否创新的预期收益函数。
第二阶段:两出口企业确定自己的最优价格。
2.2 模型假设
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条件下,做如下简化:
第一,存在产品的进口国和出口国,进口国市场为双寡头市场,出口国存在A、B两类企业,双寡头(出口企业A、B)企业都能够同时做独立决策。二者分别出口9A和9s质量标准差异的异质产品,均满足A国初始的产品质量标准go,且有gB≥gA>g0。
第二,设外国市场容量为I,两企业产品在外国市场的需求量分别为qA、qB,qB+qA=1,价格分别为PA、PB,边际生产成本分别为CA、CB,CB≥CA。
第三,根据谢泗薪、侯蒙的文献[6],“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初期,部分周边国家对战略保持戒备态度。因此,假设在一带一路初期,外国将产品的质量标准g0从初期水平提高到g1,此时g1>gB≥gA。
由于两企业初期的产品质量未达外国新标准g1,面临失去外国市场的风险。此时A、B面临两种策略选择: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迫于研发成本压力退出外国市场,收益为0。根据巫强[8]的研究,创新存在风险,可能成功或失败,故企业的理性选择也有两种,因此假定A、B选择创新的概率分别为x、y(x,y∈[0,1])。
第一,A、B提高自身质量标准需付出的研发成本μA、μB。根据朱庆华和窦一杰[8]、薛求知和李茜[7]的研究,创新成本与产品质量提升水平呈二次元关系,可得μi=αi×(g1-gi)2,i=(A,B)。
α为研发成本系数(α>0),表示对TBT的敏感度,即外国质量标准相对于其初期产品质量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时的创新成本增加额。
第二,当仅一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不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外国失去的市场份额将被另一家企业吸收。假设A、B对不创新企业的吸收能力相同,均为β(0<β<1)。
第三,用0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满意度,代表了不同消费者类型。技术满意度θ服从均匀分布,即旦表示消费者对高、低质量产品的偏好没有差异,表示消费者极端倾向于购买高质量标准的产品。
用k来表示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满意度愿意支付的费用,即消费者质量偏好支付系数。当时,θ类型的消费者才愿意购买高质量标准产品。即存在一个θ*,该类型的消费者对于购买高、低质量标准产品没有差异。则
3 出口企业创新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出口企业创新策略分析
第一阶段:两出口企业A、B确定各自收益函数
根据假设,存在4种策略组合,见图1。
根据假设及策略组合信息,当外国设置TBT时,企业A、B策略组合的期望收益为:
第二阶段:两出口企业确定各自的最优价格
对UA、UB分别求pA、pB的一阶导数,因为处于双寡头市场,两企业同时决策,得到
由(3)(4)(5)(6)式易得结论1、2、3 。
结论1,低质产品出口企业A多选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生产,其边际成本越低,pA、pB差异越大,其结果为两个出口企业专注各自的细分市场:A靠价格低廉取胜,而B靠较高的质量水平赢得客户的信赖。此时A市场需求量上升、B市场需求量下降,A通过较低的边际成本抢占一部分市场。从而低质量水平产品市場需求量上升。
结论2,消费者的技术偏好支付系数k增加,pA*、pB*均会增加。从现实意义上讲,消费者技术偏好支付意愿提高,表明其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短期A市场需求量下降、B市场需求量上升,高质量标准产品的出口企业B会更有利;而从长期来看,两个出口企业均会受益。
结论3,在两出口企业都存在创新可能性的情况下,随着A选择创新的概率升高,pA*、pB*均会随之降低,价格差异也随之降低。主要原因在于A选择创新时,其质量水平会提升,与B的竞争加剧导致两企业产品价格均下降。p分别求β的一阶导数一定存在
结论4,可以看出,当出口企业对不创新企业的吸收能力上升时,高低质量产品价格均会上升,且价格差异变小。从现实意义上讲,仅一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其竞争力加强,不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外国失去的市场份额将被另一家企业吸收,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导致两企业价格均上升且价格差异变小。
3.2 影响出口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因素分析
出口企业的创新收益主要受其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创新成本主要受出口企业初始产品质量水平与外国质量标准差异程度及研发成本系数的影响。
结论5,在第一种情况下,A、B的稳定策略分别是创新、不创新。第二种情况下,则正好相反。综合两种情况:当面对TBT时,外国市场需求量越大,其创新的动力越大,更易选择技术创新跨越贸易壁垒。
第二,出口企业A、B产品质量水平与外国质量标准差异程度分别为g1-gA,g1-gB。当外国设置TBT时,A、B选择创新策略(x=1,y=1)的充分条件是
结论6在面对相同TBT时,高质量产品的出口企业B更易满足创新条件,故TBT对其创新的激励作用也更显著。主要原因在于高质量产品与外国质量标准的差距更小,创新成本相对较低,投入较少的资源及研发成本就能突破壁垒。
第三,为便于得出该研发成本系数对博弈稳定均衡点的影响,假设qA=qB,gA=gB。αA、αB为出口企业研发成本系数。
结论7出口企业的研发成本系数越大,TBT引致的创新成本就越大,企业的创新动力就越小,TBT对技术创新和贸易发展的抑制作用就越猛烈。
4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出口企业创新策略
针对低质量产品出口企业:在消费者技术偏好提升时,短期内应保持现有质量水平,继续采取边际成本较低、经济高效的生产策略,不应立刻盲目创新。积极利用预警平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在长期内根据自身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研发成本系数综合判断是否应进行技术创新。
针对高质量产品出口企业:在消费者技术偏好提升时,要逐步加大自身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自身高技术水平进行销售,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较低时,保持自身质量标准,可通过降低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等减少投入。积极利用预警平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根据自身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研发成本系数综合判断是否应进行技术创新。
政府应加快预警平台的建设速度,提供并完善各国贸易壁垒、各行业质量标准的相关信息及我国遭遇TBT的相关案例,同时对出口企业大力宣传,督促其利用预警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同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淑梅,沙双玉.全球贸易保护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述评[J].东南大学学报,2013,15(1):62-68.
[2]蔡茂森,朱少杰.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32-35.
[3]Swann,P.,T em ple,P.,Shurm er,M.Standards and T fade Perfottnance:TheU K Experience[J].The Econom isJoumal,1996,483(106):1297-1313.
[4]Toshimitsu,T.On the Effects ofEmission Standards as a Non-Tariff Barrier to Trade in the Caseof a Foreign B ertrand D uopoly:ANoto[J].Resource and EnergyEconom ics,2008,30(4):578-584.
[5]王绍媛,李国鹏,曲德龙.装备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创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3):31-38.
[6]谢泗薪,侯蒙.“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08):33-39.
[7]薛求知,李茜.跨国公司对本土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订单效应的博弈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1):43-51.
[8]朱庆华,窦一杰.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6):86-9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