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掘网格资源 推进“全响应”机制建设 |
范文 | 沈子钦 靳海舟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也是首都的功能核心区,北京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和经济产出很高的城区。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推进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高标准挑战,也为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一、网格空间理论与网格化管理实践 (一)网格空间概念 网格空间是城市政府管理以现代化和精细化为目标,以空间结构为基础,业务构架为内容,集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互动作为管理过程的综合性系统。 (二)网格化管理概念 在城市信息化的新时代,网格化城市管理依托城市网格划分和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社会治理等手段,针对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一系列指挥、控制、协调、处置、反馈等行为及其过程,以满足城市公共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网格化管理实践 城市管理领域是北京市乃至全国最早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政府职能领域。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网格化城市管理方法,搭建了一套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 二、全响应网格化管理现状 (一)网格化管理实践的三个阶段 1.网格化城市管理阶段 从2005年起,西城区按照北京市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统一要求,2006年1月建成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这一阶段,西城区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城市管理网格,采取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由400多名“4050”人员经过再就业培训组成的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在“网格”里不间断巡查,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2.“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阶段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按照西城区奥运保障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有效整合了政务值班、城市管理、应急指挥、非紧急救助四项城市管理职能,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同时,在“大应急”工作体系下,实现了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城市运行监控与重点工作保障的有机结合。 3.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阶段 按照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求,2012年,西城区在“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社会服务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将“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化、数字化,按照“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区内统筹、条块各司其职”的工作原则,搭建了“两级指挥”(区、街),“三级平台”(区、街、社区),“四级管理”(区、街、社区、网格)的服务运行体系,通过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网格的“三网”融合,建立了社会服务、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应急处置“五位一体”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搭建了“1+5+15”的全响应系统框架,实现了各级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化管理效能。截至2016年12月底,区、街两级平台共处置各类问题768911件,办结754793件,结案率98.16%。其中,在街道(社区)平台流转的案件768643件,占全部案件的99.96%。 (二)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取得的成效 全响应网格化管理模式是西城区探索网格化模式的高级阶段,通过建章立制、打造体系,初步实现了政府行政职能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全响应、行政体系与社会事务的对接、街道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的协同,通过12341热线、“随手拍”APP等形式,有效拓宽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监督的渠道,推进了社会服务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提升了社会服务的管理水平。 (三)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发展遇到的问题 1.全响应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以技术驱动创新、以信息化牵引发展进入瓶颈期;网格管理定位不明确、配套机制欠缺,导致全区上下没有形成发展合力,工作推动乏力。 2.全响应指挥中心没有落地。全响应指挥中心自2013年6月挂牌至今,尚没有明确的职能职责和机构编制,影响了全响应工作的深入开展。 3.数据共享缺乏制度保障。条块分割、信息壁垒问题依然存在,客观上制约了数据共享;基础数据掌握不全面限制了数据的深度应用,导致数据价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全响应工作缺乏以具有理论支撑的全响应顶层设计为引领,缺乏研判当前形势和网格化发展需求一致的系统思考,缺乏探索与西城区核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精细化管理路径。 三、全响应网格化模式当前的任务与路径探索 (一)全响应的认知与思考 1.全响应是什么?全响应治理是一套基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理念体系,其核心是以民为本、多元共治、系统治理,主要解决“为了谁”、“谁来响应”和“怎么响应”的问题。 2.什么是全响应?在全响应建设中,西城区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街道统筹为重点,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和要求,形成了全響应的本质是社会治理,内容是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目标是共治共建共享的基本认知。 (二)全响应视角下的公共资源空间管理探索 全响应网格化模式感知、传递、响应的基本单位是网格,发挥网格作用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撑,发展路径是引入公共资源空间理论,探索全响应网格化模式。 1.公共资源的概念。全响应网格化模式下的公共资源是指政府拥有所有权或是能够生产、调动、管控的公共属性的产品、资源和财产,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用于公共服务,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价值的有效性和公众需要的普遍性是公共资源的两大基本特征。 2.公共资源空间的概念与特征。公共资源空间是政府管辖公共资源的空间范围和权力边界,主要包括四个特征:法定性、确定性、时效性和价值性。 3.公共资源空间的基本原理。公共资源空间的概念为新形式下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第一,对公共资源空间的梳理,其实就是对政府价值资源的梳理,是对政府职责空间的划分;第二,公共资源空间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共同元素。在此概念下,可以用社会治理的理念看待城市管理,用城市管理的手段助力社会治理;第三,政府的任何活动离不开对资源的配置与调剂。而以公共资源空间带来的价值为出发点,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第四,公共资源空间的产权方式决定了行政管理方式,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提供了依据。 4.公共资源空间与全响应网格化管理。引入公共资源空间的概念和理论是基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在网格化管理体系内的协调与统一。以公共资源为核心、以空间为单元,从而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诉求统筹于网格化管理的体系内,有效实现“三网合一”和“五位一体”的全响应模式。 (三)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顶层设计 1.全响应的管理体制设计 第一,全响应的决策体制。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总体格局,需要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区分管领导组成的高端决策体制,为此拟成立“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从全局出发,把握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战略方向,制定长远的建设规划,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第二,全响应的管理体制。着力打造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全域体制,将全区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纳入这一闭环系统中,统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形成以全响应理念和思想为核心的大城管、大统筹、大协调格局。各部门从“小联合”转变为“大联合”,进而形成与社会组织和市民更广泛的联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响应。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计划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稳妥推进。 第一步,专业部门的联合,共同打造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建立区级统筹指挥机构,进一步明确主责部门(区社工委、区城管指挥中心、区综治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区信息办)的职责分工,按照“行业为主、各司其责”,发挥“五大领域”部门的牵头作用,加大全响应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 第二步,政府机构的全联合。政府机构的全联合涉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各项公共事务纳入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建立全域公共事务识别体系、任务绩效体系、服务达标体系和管理效能体系,发挥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指挥、监督、处置、反馈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优势,制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量化标准和测评方法。 第三步,政府和社会的全联合,将承担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纳入完善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共同发挥公共职能。建立组织化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体系,形成多个非正式公共组织互动参与、表达诉求,通过监督和反馈机制,实现全域社会联合。 2.全响应的多层网格体系 第一,网格单元及其功能。按照网格单元的划分方法,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建立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网格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空间;确定网格单元的基本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与功能,建立基础信息采集制度,制定网格单元运行规范;根据公共资源空间的承载标准,测算网格单元的过载数量,为人口和产业疏解提供量化依据。 第二,社会网格与三级管理体系。在各街道建立分指挥中心平台,根据全区统一规划和标准,各街道组建社会网格体系,制定标准化运行规范和流程,建立相应机制。各街道根据自身特点,在公共资源配置和业务种类方面可以有所侧重。在社会网格中建立街道、社区和网格单元三级管理体系,按照全区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合理划分不同层级网格,均衡布局公共资源空间。街道和社区按照实际辖区来划分,个别差异较大的可适当进行调整,做到尽量保持网格单元承载的均衡化。 第三,行政网格与服务管件。依托区城管指挥中心建立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行政职能部门和街道行政部门的业务,发挥监督、指挥、处置和评价的网格化管理职能,并按照全响应的要求,建立全区一体化行政网格体系。 3.全响应的运行机制设计 第一,社会治理的上行机制。在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中,以网格单元为独立空间,建立组织化系统,特别是要针对社会治理,建立网格成员的自治组织。凡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内容的,建立网格议事机制,由单元责任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形成本单元多数通过的一致意见后上报。网格内的每个责任人都有履行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监督和报告义务,但需要报告网格单元的责任人或监督员。建立网格管理对象的识别机制,经识别不上报的事件和社会诉求,由网格单元进行处置。 第二,公共服务的下行机制。组织、动用公共资源开展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所有网格单元的均等化,不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人群特征相挂钩。一些特殊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公共服务配置的下行过程中,要以考核网格单元组织化程度和运行质量为前提,将目标管理纳入考核标准,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两级中心的人员参加。规定达标的网格单元才能配置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其中的要点是对公共服务设施或项目的公平享有、充分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第三,城市管理的聯动机制。城市管理的部件和事件以及公共资源空间承载信息、职能部门信息、社会信息等要集中于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之中,要进行统一的表单设计和流程设计,建立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区-街两级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平台不仅要互联互通,而且要执行统一标准和程序规范,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格式和统一编码;建立便捷的操作界面;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更新机制;建立数据分析、开发和使用机制;建立系统安全防范控制机制;建立中心平台内网与西城区公共外网间的对接与互动;建立网上虚拟空间与网格空间对接系统,综合开发移动终端APP及大数据、云计算系统,让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群众。 4.全响应系统建设设计 第一,全响应平台化建设。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服务西城区全响应中心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这一平台應当具有综合性兼具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三项职能。具体功能设计包括实现“三网融合”的综合职能、统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汇总全响应体系的数据信息、建立全响应运行标准和流程、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置和分派、汇总监督评价结果,实现针对重大情况的指挥、发布全响应的运行报告和相关信息,对外发布全响应的基础信息、沟通交流和互动功能。平台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建立数据仓库,制定“三网融合”技术标准,建设物理隔离的双网平台,开展平台开发和完善的系统规划工作。 第二,全响应体系化建设工作。“三网融合”将原分属不同服务和管理体系下的网格进行了改造和融合,下一步应对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改造和融合,以此形成新的体系。下一阶段的体系化建设应将以往对“物”和“人”的管理和“人”与“物”的关系扩大到“人”与“人”的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搭载到中心平台上,通过网格议事等程序设计,将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和社会诉求,按照一定标准转化为数据和信息,建立标准化数据库,纳入平台的信息处理机制,从服务管理、对象管理和运行流程等维度,进行统一化重建。 第三,全响应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全响应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全响应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包括中心平台和数据库的技术标准、各街道平台网络的技术标准两大部分,应当执行统一的信息管理规范,按照职能不同在标准上有所区分。中心平台侧重综合性、枢纽性和全局性,兼具政府管理流程、公共服务资源和对内对外两套网络的业务和资源框架功能;各街道平台网络主要针对对象系统的信息集成,信息化标准侧重针对应用框架和基础框架。 二是全响应信息的集成和流转。全响应信息采用分层分级集成和多向流转模式。全响应对象信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在网格单元中形成并采集。凡涉及部件和事件信息的由网格专职城管监督员上报街道分中心平台,由分中心平台进行处置。根据要求涉及重大问题的,可直接上报区中心平台进行处置。网格管理人员、居民群众可通过专职城管监督员上报,也可以根据要求和程序自行上报。凡涉及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内容的,对象包括个人、组织和空间的信息,由网格单元集中后上报社区,并协同有关部门解决,复杂问题由社区将相关情况上报分平台处置和派发,重大问题由社区直接上报中心平台进行处置。社会诉求由网格单元采集并逐级上报,所有信息最终汇集中心平台存储备查。 三是全响应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开发。两级平台均具有全响应信息的数据管理职能,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街道分平台主要针对全响应系统运行中对象信息集成数据管理,负责信息处置和案件派发,是全响应运行的主要功能平台,注重动态数据管理,并监督和评价社区、各部门派出机构的工作成效,对本区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针对问题规律,联合有关单位研究制定长效解决方案。各街道分中心独立运行,突出街道属地管理的职能特色。 区中心平台主要针对全响应系统整体运行的支撑和监控,主要对基础和专业信息存储、对分中心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监督评价,侧重于静态数据管理,体现对全区全响应运行的宏观指导、监控、指挥和调度,应对重大问题,并重点开展涉及全区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区中心平台的汇总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以此构成“大数据”平台,并向三个方向提供数据支撑:一是面向分中心平台,全区的基础数据、专业数据和有关运行数据等,以“数据仓库”的形式进行存储,通过内网,按照级别,授权分中心使用;二是面向外网公众,将部分可公开的数据转换到外网,提供给社会公众,并负责维护外网网络线上互动和全响应工作的宣传和讲解;三是面向区领导,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全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基本规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徐春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