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
范文 贺中辉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经济新常态描述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层面的基本状况,给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指明了基本方向。对于国内的民营企业来说,经济新常态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民营经济 有效措施
1.经济发展新常态概述
所谓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应着过去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速的放缓,从过去以年均10%为指标的高速增长到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的减缓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与转型,过去的以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投入为特征和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将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矛盾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时代科技浪潮的兴起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都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消费模式、投资需求、生产能力和生产方式、市场竞争、经济风险、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只有分析经济形势出现的变化,明确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
2.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的三个要素
2.1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一直靠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巨大的资源消耗来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当然民营经济也在趁势发展,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环境中,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系列新契机。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都会带来技术力量的提升,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的效率和产品的附加经济价值。作为全球生产分工中的一员,民营经济在全球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将会有所变化。第二,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释放新的消费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第三,社会消费需求总体不断提升。新常态下,消费模式将会转变,消费动力进一步提升,对扩大内需、拉动民营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2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环境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将继续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为民营经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第一,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更加倾向于发挥指导性的作用;改革使石油、电力、电信等关键领域进一步放开,原有的不公平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与提升。第二,伴随着新常态的出现,市场经济体制将会更加完善,政府的职能将会切实转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公平竞争会得到进一步体现,民营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加公平的竞争格局。第三,法律制度和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使民营经济及其发展更加有保障。行政体制不断改革、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环境,法律制度对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保护将会更加全面,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等公平格局将初步形成。
2.3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经济新常态强调对我国现有经济发展体制及其服务体系的全面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上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体现了新常态下政府对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明确,体现了政府对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贯政策。第二,经济新常态注重对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法律保护,通过倡导“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治理念,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通过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三,“三个鼓励”和“三个平等”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三个鼓励”兼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与特长,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与力量,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完善为其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强调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建立有序的竞争体系和公开、公正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前提条件。
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深化体制改革,创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当前,为了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积极性,必须紧紧围绕深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点,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一,加快市场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可持续的、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切实转变政府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新执政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和监管意识;政府要强化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优化经济发展制度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民营经济不断参与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水平。第二,加强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设,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创造的财富成果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进一步落实相关的措施和规定保护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益与诉求,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3.2强化金融支撑,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强大的金融支撑。首先,必须为民营企业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只有通过构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和主体的信用中介与担保机构、构建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信用支撑。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民间融资规则和融资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对形成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良好竞争格局、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资本和融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着力构建良好的融资体系,通过融资渠道的配套建设、融资的支持建设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金融动力。
3.3加强企业管理,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健康发展仍然要紧紧依靠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指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中的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形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责任明确、权利配套的管理机制。同时,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以及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企业要吸引人才,一方面要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相协调、结合;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政策上有所侧重,在方向上有所指导,在措施上有所支持,充分解决企业在人才需求和长久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合理地协调企业人才支撑与技术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3.4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保障
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一直引导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民营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服务水平和高服务效率的政府,由此,政府应积极改良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搭建高效的市场平台,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企业合法权益、技术创新成果等的保护力度;要积极引导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有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实施鼓励政策、探索风险投资制度体系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基础、人才基础和环境基础。
3.5提高技术水平,扩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存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既响应了政府提出的“走出去”号召,也使中小企业抓住了参与全球竞争、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机遇。国际化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企业壮大实力、提高影响力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扩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必须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树立正确的国际化经营和发展理念,制定符合企业实际与企业特点的长期战略,着眼于长期发展与长久利益,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营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与竞争力。
4.结语
经济新常态是民营经济奋起直追、有所作为的良好基础,也是民营经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本文在剖析经济新常态特点的基础上,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环境和新挑战进行了简要探讨,并着重分析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项措施,希望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