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
范文 | 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珲春设立全国首个以中国冠名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19号)(以下简称意见)。示范区的设立,标志着珲春开发开放进入了新纪元。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包括珲春市老城区和新城区24平方公里,边境经济合作区56平方公里,敬信镇的10平方公里。四至范围是:城区部分北以北干渠和规划的吉珲快速铁路为界,东以规划的东环路和石头河子西沟为界,南以规划的珲春—长岭子高速公路连接线为界,西以图们至珲春铁路、图乌高速公路为界,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敬信部分北以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界限为界,东以四道泡村至九沙坪村的村道为界,南以一道泡子南界和201省道为界,西以盘岭东侧的冲沟为界,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 《意见》确定,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包括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和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区。 国际产业合作区。重点依托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区,面向东北亚,扩大投资合作,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农畜产品和海产品加工、新材料与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产品、医药、纺织和服装加工等加工产业,以及商务服务、金融保险、国际会展、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边境贸易合作区。重点依托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及服务贸易;积极利用陆海联运国际运输通道,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规模,打造南北物流新通道;针对东北亚国家的资源条件和优势互补特点,重点拓展经珲春口岸进出的矿产品、农畜产品及各类精深加工产品贸易与物流服务,建设成为图们江区域重要的国际物流集散地。 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突出抓好中朝陆海联运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做好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工作,加强产业合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档纺织、绿色食品等中高端产品加工贸易产业与总部经济、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中朝跨境经济合作。 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突出抓好中俄陆海联运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俄罗斯远东地区木制品、矿产品、海产品、港口及旅游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木制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跨境旅游、商贸服务和口岸经济,配套发展临港物流和互市贸易,深入推进中俄跨境经济合作。 在战略定位上,《意见》明确了立足珲春市、依托长吉图、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建设我国面向东北亚合作与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发展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桥头堡。 在发展目标上,《意见》提出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今后十年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良好的体制、市场、政策和法律环境,联通内外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物流蓬勃发展,边境和跨境旅游进一步活跃,跨境合作模式初步建立,双边联动发展、多边联动发展深入推进,开放性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商贸繁荣的重要经济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平台比较完善,跨境合作成效显著,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商贸物流和跨境旅游日益繁荣,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在建设布局上,《意见》明确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对外贸易合作、国际产业合作、中朝经济合作、中俄经济合作四大功能板块,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分类指导、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畅通人流、物流通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深化产业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构建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示范内容上,《意见》要求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求在合作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政策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推动中朝、中俄跨境合作作为我国参与多边合作的重要目标,积极吸引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方面,《意见》要求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分类指导、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畅通人流、物流通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深化国际产业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构建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深受国、省、州领导重视,国家海关总署、质监总局、国土部、财政部、公安部,吉林省政府,省发改、财政、住建、工信、环保、经合、国土、质监、检验检疫、人防、教育、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牧业、粮食、商务、旅游、物价、科协、长吉图办等部门,延边州委、州政府,州人民银行、建行等出台了共270余项具体支持政策,众多省属部门权力下放,优惠力度前所未有。实现了省级计划单列,省公安厅在珲春设立了出入境管理办事处,实现了落地签证。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工作满意度、政法工作满意度均列全州第一。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各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全面开展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东博会示范区推介会、物流、旅游、科技、特色名校论坛和中俄边境市长会议,积极参与图洽会、渔博会等会展,强大的宣推介攻势取得了良好效果,众多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来珲春洽谈业务。 2013年,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137.5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亿元,同比增长21.5%;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9%。荣获全省县域发展进步奖,发展指数全州第二。 潮涌图们江,扬帆正当时。今后,珲春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美丽珲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全力打造进口资源转化、出口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养生四大基地,调结构、扩总量、强基础、惠民生、兴产业、促和谐,把珲春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城市、通达开放的国际合作示范城市、图们江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力争三到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魅力珲春,商机无限。今日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正以宽阔的胸怀和崭新的姿态,拥抱八方客商,喜迎四海宾朋,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为实现珲春梦、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