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西鼓乐文化初探 |
范文 | 史新刚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代表,山西鼓乐如雷贯耳、闻名于世,早在十多年以前就已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其鼓乐文化无论是艺术特征还是乐谱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不同之处,这也是其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现阶段加大对山西鼓乐文化的研究力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山西鼓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能丰富山西文化艺术形式为其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使山西的文化艺术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山西鼓乐文化这一热点研究话题进行初步分析,首先对其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特征进行简单论述,紧接着叙述了山西鼓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山西鼓乐文化发展的意义,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山西鼓乐文化的发展,为相关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山西;鼓乐文化;发展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73-03 山西鼓乐文化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并且其内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始终是山西民间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发展时间较为长远,但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着新的生机,并与国内外各个领域的音乐文化相交融,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更为前沿的音乐形式。虽说其发展形势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将是每个鼓乐人和相关理论研究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故而,山西鼓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坚持自信、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勇往直前、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其内在文化形式,使其能够更加长远地走在社会文化艺术的前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人民大众。 一、山西鼓乐文化的历史发展 山西鼓乐文化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发展与洗礼,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挖掘和发展。在近些年来相关学者的考古工作中,在山西临汾发现了早期关于鼍鼓、木腔等打击乐乐器,这一乐器的出现足以说明山西鼓乐文化在山西地区发展的历史较为久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前进,三晋各地鼓乐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融合,如2020年9月份在山西新绛县举办的“山西鼓乐大赛”,极大地促进了山西鼓乐文化的交融,更进一步促使山西鼓乐走向区域化、专业化、一体化,也使其更具有国际范,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山西鼓乐文化体系。 山西绛州的鼓乐文化在整个山西乃至国内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它最开始在先秦时期产生萌芽,至唐、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稷山县马村砖雕墓、新绛县龙兴寺宋金砖雕墓等古墓中均能看到演奏鼓乐的人物形象,进一步说明这一时期山西南部的鼓乐已经非常兴盛,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追捧。 此外,它的演奏手法丰富多变,且表演十分注重细节,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也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汾威风锣鼓发展历史亦非常悠久,相传它的形成和尧的女儿出嫁有很大的联系,并且它根源于山西的南部。威风锣鼓的演奏形式往往是通过红绸将它斜挎于腰部,人数众多。兼有大镲、威风锣等铜器击打乐器,一般适用于大型庆典演出或广场表演,气势震天、威武雄壮,特别适合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因如此,其被当地的人民所广泛喜爱,并被传播到世界各处。而太原锣鼓最早就产生于太原,主要特点是擅长钹花的表演,风格独特,热烈奔放,享誉天下,当然,它也同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岗锣鼓流传于晋北一带,并在27个县市得到广泛传播。这些地区不仅有着豪放的风土人情,而且还有较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总之,山西的鼓乐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是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每一种鼓乐文化都是山西鼓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国之瑰宝。 二、山西鼓乐文化特点 纵观山西鼓乐,可以将其文化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其具有较为古朴的风格,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它影響力十分巨大,并且这种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充。绛州鼓乐技艺高超、神韵兼具;威风锣鼓威风凛凛、雄震天下;太原锣鼓变化万千、钹舞飞扬,而云岗锣鼓则声势浩大、气势磅礴。这几种鼓乐的演奏形式各具风格,且逐步成为黄河文化不可磨灭的艺术标志。 (一)音乐特征 山西鼓乐文化在艺术特点方面,因其形式的不同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绛州鼓乐的文化与其他几种类型的鼓乐相比较,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山西南部,受其河东地域文化影响,其表现形式也较为细腻;其次是十分注重对于细节方面的把控和舞台艺术表现力,更是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来展现和发挥鼓乐之最大优势,使之达到以鼓叙事、以鼓对话,再者是对鼓音色、技巧等方面淋漓尽致、最大程度的运用,使其真正体现出特有的绛州大鼓之“韵味”。 威风锣鼓虽依旧地处晋南,但其文化特征则与绛州鼓乐不尽相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乐器的表演和舞蹈相融合,并且这种表演常常为群体性表演,有时会排列成方阵或是梅花阵等演奏形式,体现出其雄壮威武之势,也更适合于广场艺术的舞台表演,除此之外,还会展示出一些独家诀窍,这些诀窍和演奏的音乐能够很好地交融起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太原锣鼓主要流行于太原、晋中等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断创造出了多种演奏手法,主要是通过铜器的音色变化、花式奏法,以及队形变化、步式变化等手段,充分发挥了大钹、大铙的各种演奏技法,文化上更是体现了当地民风豪放的特征,再加上表演者自身的绝活可以更好地将其特征加以展示。 云冈大锣鼓是四种锣鼓中最富变化、最具魅力和最有音乐震撼力的一种。其曲目丰富、活泼风趣,既有广场锣鼓粗犷的一面,更有舞台演出细腻、人文色彩浓重的一面,并具有故事性和观赏性。代表作有锣鼓大套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细吹锣鼓《走西口》、大小镲《兽王护崽》《鸡鸭斗嘴》和《金猴骏马祥和图》、小单曲《切菜刀剁菜》《山西刀削面》和《小伙计端盘》以及最有特色的是鸳鸯锣鼓《花流水》等,整体配合默契、心有灵犀、动作整齐、令人称奇。 (二)乐器特征 山西鼓乐文化历史发展悠久也导致了其使用的乐器种类较为丰富多样。而较为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不同的乐器所展示出来的音色和表演形式都是大相径庭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表演的过程中使用的场合也有所侧重。 绛州鼓乐在表演的过程中,常使用的乐器是鼓,虽然应用的乐器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分,但是其展示出来的音色和表演者的技巧都会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和丰富,给人一种新奇的特点。除此之外,一些表演者还会使用拍板、锣、镲来配合完成一场演奏,当然相关表演者会根据所选取的曲目不同来规划使用的乐器[1]。威风锣鼓其外在形态的不同也决定了他最终的音色和表演效果,在此之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挎鼓,这种鼓常常会被斜挎在表演者的身上,同时辅以大镲、威风锣等铜器,表演者一边进行舞蹈一边进行演奏,使观众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一气氛当中。太原锣鼓与前者相比较而言,主要体现大钹、大铙,鼓仅仅作为渲染气氛,作用远小于铜器,表演中,常常是将鼓、大镲、大钹有机统一起来,加上身体动作、队形变化等,整齐划一、节奏明显。对于云岗锣鼓而言,最常用的乐器就是其“皇后乐器”小镲,它的运用也使得整个表演更具有特色,有时也会与唢呐、笙等一起演奏,表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马跑、鸡鸭叫声等来烘托气氛,除此之外,它可以分为单人演奏和双人演奏两种形式。 (三)民俗特征 在山西地区,我们常常会听到“无酒不成宴,无鼓不算会”的地方名言。鼓乐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多种场合都会得到广泛的使用。鼓乐文化依托于民族的发展,并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而得到进一步地完善与繁荣。在整个山西鼓乐文化体系当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在赛社活动。从其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具体含义就是比赛社火在整个活动和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交融。当然锣鼓也可以不依托于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而单独进行演奏,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能看出它的地位十分重要。 具体来讲,绛州的鼓乐文化最具有特点的就是春祁。对于当地的人民群众来讲,一年只有一次的春祁是备受关注的大事并且不可以忘却。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掺杂着各种仪式和相关活动,由此也更突出了鼓乐文化的地位。威风锣鼓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传说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敲锣打鼓将舜的两位女儿接回娘家,因此这也慢慢地引申为送亲和接亲的含义。所以,直至当今在婚礼仪式中,也会出现敲锣打鼓的这种形式,同时,也是逢年过节与亲情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民俗活动。太原锣鼓是神圣的,因为它与迎神赛会相关,这也凸显了其在整个鼓乐文化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一定的对抗性,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会在日后喜庆之日出现于街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双方都会产生一种竞争性,都会各自彰显自己的身手,不争个高下誓不罢休。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成为了太原鼓乐体系的一种民俗形式,并且在国内大范围的流传。它也可以在侧面显示出当地人民古朴粗犷的性格,同时,也展现出了他们向往自由和民族胜利的追求。基于此慢慢地它也出现在一些祭神的活动中。云岗锣鼓最开始出现于乡村地区,但也不见得被一些文人雅士当作自娱自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在人们进行祈福求雨的过程中也会应用云岗锣鼓这种方式来助长气势[2]。这也可以表现出对神明的敬畏。现如今云岗锣鼓的影响力已经散布到了全国各个地区并且还在一些专业的舞台上显露头角。 三、山西鼓乐文化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讲,山西的锣鼓不仅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闻名世界。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还在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也是因为它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相融合,并展示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现如今鼓乐文化还会出现在一些大型的表演现场和活动。在世界多个国家联谊与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崭露头角。另外,山西鼓乐还会出现在迎神造社的活动中,成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西鼓樂文化体系中的多种形式都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因此,为了更好地使这种文化形式得到发展,要尽可能与多种学科相结合,不断突出其新的价值,挖掘当地民俗的精髓,使其得到源源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四、山西鼓乐文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山西鼓乐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底蕴也十分深厚。因此在其产生以来就与我国的传统民间舞蹈相融合,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内在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产生了更多较为显著突出的成绩。此外,它也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表现了当地的民族意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当地民间艺术的风古神韵,并且会焕发更多新的生机。 纵观当下发展形势,我们都可以看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只有中华民间文化不断展现出自身的生命力,并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而山西鼓乐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必须要得到关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民族特征,将山西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今后相关学者的助力与研究下,也会得到不断地创新与改进。 (一)保持鼓乐文化的风土特征 山西的鼓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形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认可。鼓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道具,同时它还是一种表演的手段,它可以与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产生更大的震慑力和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它是整个山西民间文化活的灵魂与象征。它在山西地区是文化的代表形式,也是黄河领域艺术的旗帜。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作为山西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和象征[4],它在与不同文化形式相交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在侧面突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给人一种独具一格经久不衰之感。 (二)推动鼓乐文化走向世界 鼓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在当今时代的潮流中,外国文化也不断涌入我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加多元,人们的生活也紧密相连,即便如此,我们更应该提倡文化自信,让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得以延续下去,生生不息,同时,面对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现象,我们不能采取偏激的手段,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我们需要做得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文化的优良之处,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将二者融会贯通,将我国的文化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使之传承下去。文化代表的不仅仅是区域、民族,在国际社会中,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素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军事和政治能力,在国际地位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懈怠,也要重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山西鼓乐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为今用、西学中用,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山西风味的鼓乐文化之路,让民族文化,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走向未来[5]。 (三)推动山西鼓乐文化回归自然 从根本上来讲,山西鼓乐文化是植根于黄土高原,也正是因为当地特殊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而使得山西鼓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之呈现更多的原始风貌。而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许多原始纯洁的中华文化从根本上出现了改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助推其回归自然找到其鼓乐文化的本真,从而使得参与或是享受这种文化的人们提升对于原始鼓乐文化的享受程度。 结?语 文化来源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鼓乐文化的根更是深深地与人民群众相连,它是由一代代劳动人民结合自身的灵感创造出来的,也体现了他们的丰富情感。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从表演形式到其内容再到包含的内涵,我们可以体会到基层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愿望,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一颗饱满的炽热的心。 注释: [1]张?平,陈?喆,杨贵玲.西安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6):20—22. [2]申?波.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概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02):9—15. [3]蒋?晶.陕西民间文化中声音景观的传播研究——西安鼓乐采访札记[J].艺术研究,2020(03):59-61. [4]吴建坤.民族鼓乐教育——浅析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J].儿童音乐,2019(11):59—61,58. [5]宣广莲.传承鼓樂文化打造特色校园[J].江苏教育,2019(42):49—50. (责任编辑:刘露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