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
范文 | 李国容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完成自身日常任课教学工作以外,还需要加强对班级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导致班主任工作量较大,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现象,尤其是在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德育时,由于德育工作形式化主义严重、班级管理过度注重提高学生成绩等原因,导致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不顺利。因此,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能力,使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渗透,本文主要基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管理对策,为今后班主任参与班级德育工作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德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对小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引导,是每个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但是结合目前教学现状而言,由于班主任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学生个性各不相同、成长环境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德育重视程度较低,致使落实德育工作仍然浮于表面。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主任应将德育全面落实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学渗透。 一、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德育工作形式化主义严重。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德育工作受到了来自教育界及社会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提出了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建议。但是,在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的德育工作教育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体系,导致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应付的态度,大部分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落实相关的德育工作措施,德育工作形式化主义较为严重,导致德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很难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班级管理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班主任由于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需要管理好班级日常事务以外,还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导致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容易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受到工作考核的压力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相比于德育工作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德育不太重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用成绩衡量一切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没有得到真正培养。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学生受学龄特征、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个性。在这个阶段,班主任所有的言谈举止,都对班级中的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通过学习班主任身上优秀的品质,尽早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时,要始终对学生保持亲和的态度,在学校注意自身的衣着搭配,在讲话时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在班级授课时如发现到地板上有垃圾时,应当带头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使学生通过观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班主任身上的优秀品质。 第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应当全面审视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事务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到班级活动和管理中,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有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得较为内向,有的学生表现得较为外向,因此,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班主任应当以因材施教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德育,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或者做游戏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针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问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更加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融入到班集体中,使學生的心灵得到全面呵护。 第三,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局面。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除了要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校外成长情况。例如,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形成良好的联动局面,通过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成长情况,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引导,告知家庭环境对学生德育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使学生家长能够与班主任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 第四,加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提高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凝聚科任教师的合力,增强与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力。例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与科任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现状,并与科任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班级管理和教学心得体会,共同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使班主任能够针对学生的薄弱特点进行精准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由于德育工作形式化主义严重、班级管理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等原因,导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小学德育效果不明显。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局面、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德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邱业鹏.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51-52. [2]王洁.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中国新通信,2019(23):1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