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拙见
范文

    张艳超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地位,它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技巧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学习文言文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学术知识层面,更是一种美学的体验。把文言文纳入小学课本,尤其是在三年级上册出现,这既是挑战,更是一种跨越。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作为“弱语境”下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刚接触更是难点,这也无疑对一线的小学老师发出了挑战。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真正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司马光》作为文言文的初次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兴趣为核心,深入浅出地教学,下面笔者就以《司马光》为例,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实现立足学生兴趣,开启文言文的快乐学习之旅。

    一、课堂伊始,巧设语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初学文言文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合理地利用这一需求,以讲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把教学课堂巧设为司马光专题故事分享会。在课前几分钟就可以和学生开始聊故事,以师生互分享开始,笔者选取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不谩语”的故事,笔者以文言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适当地用白话解释。旨在师生互分享的同时,其实更是一种文言与白话、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与对比,顺势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深深的好奇与疑问。期间,巧设问题,“不谩语”的意思是什么,在故事结束之时,问学生的理解,谈方法,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小技巧,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更是紧扣第八单元的单元目标,带着问题阅读。紧接着轮到学生分享,不难料到,学生会选择他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应为“瓮”)的故事(就此,通过图片和注释,更正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也在文言与白话对比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二、反复朗读,增强语感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要想让学生进行作品“补白”,形成自身的独特体验,朗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是初次接触,只要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跟读下读出节奏和停顿就好,这也是课后第一题明确提出的学习要求,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进其语感,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评价上,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简单的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正确的引领和示范,如: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停顿,老师应该及时作出正确的示范,直至带学生读正确,学生会在正确的引领和反复朗读中领略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读中领悟,方法指导

    如果读是主要感受外在的美感体验,那么正确的方法指引就是美感的精髓所在。课后习题明确指出,要学生学会借助注释來理解文章内容,因此,笔者在内容理解这一环节就抛出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紧扣学段目标,先宏观上让学生概括大致的内容,然后借用现代文中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指导学生理解意思,层层深入,如:“群儿在哪里游戏玩耍呢?”引导学生回答“于庭”,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庭”的意思,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多层次、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同样也是重要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渗透多种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当然这种指导是基于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在理解“群儿戏于庭”时,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文言文与现代文词序排列上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调整词序的方法,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方法。在随文理解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如:“众”是指谁啊?这里不包括谁?从哪里看出来的?(上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下文:光持石击瓮破之。)在理解“众皆弃去”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来猜测“众”去做什么了,进而与“光持石击瓮破之”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章插图来理解记忆,多种方法并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充分理解文章的目的。

    四、不忘主线,兴趣收尾

    音断气不断,课堂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同样是这个道理,整个课堂应以读贯穿课堂,以讲故事作为学习语境,整个课堂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更重要的是不忘初衷,兴趣使然。因此,在最后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由“光持石击瓮破之”作为突破口,“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进而联系到生活实际,此时,语言情景不能忘,“司马光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令人敬佩称羡,那他心中有没有别人家的偶像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想听关于他的故事吗?关于他的偶像,丁家小哥庞之道的故事?我们下次再会”。整个课堂就在讲故事中,在书声琅琅中结束。

    当然,我们不能小视文言文阅读教学所激发的潜在能力对小学生今后阅读视野拓展的重大作用,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折射,它蕴含的历史与文学艺术价值是举足轻重的,小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激发和提升有助于阅读品位的提高,讲求策略,兴趣使然是根本。

    总之,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

    注: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级课题“统编教材语文能力发展的层级序列与实施策略研究”(JYKT-19031)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李琴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