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范文

    刘勇

    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质,创设开放、高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实现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地体验探究过程,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化学教师没有意识到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一味地实施题海战术,让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以自己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这样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降低。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88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任务日益繁重,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现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要为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式做好准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适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的科学素养。

    一、重视情感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科学探索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严谨客观的态度。在初中化学教学指导中,教师既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掌握科学方法,又要从人文学科的角度探求其中的精神价值,引导在精神力量的支撑下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科学精神是一个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积极能量,初中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中有着密切关联的自然学科,要让学生对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课堂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在历史上对化学这门自然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学生首先对某个科学家产生兴趣,比如说居里夫人。当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动力。教师要把相关的科学家探究化学的案例与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情感教育的渗透是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将科学精神渗透到化学指导的过程中。

    例如在《原子的构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从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开始,跟随科学家共同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并在科学家的失败与探索中,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和曲折,感受在探索原子结构的漫长历史中闪现的人文主义的光辉,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态度和品质,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从生活角度入手,介绍生活中的化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较少,对于一个新学科,教师需要在教

    学之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引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认知。生活中的许多神奇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点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含而不露、指而不明,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课堂环境,逐渐唤醒学生的精神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与探究,逐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比如,教师在对“燃烧与灭火”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大家对燃烧有什么认知?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在生活中,发现火种需要进行灭火时,大家都会采用什么方法呢?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熟悉的现象入手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思考问题,在引导中逐渐帮助学生延伸思想深度,透过事物的表象来思考内在的原因。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后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便可以将燃烧的条件与生活实际事例相结合,以事例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燃烧的条件,明白物质需要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才可以燃烧。在面对灭火的问题,教师仍然需要借助生活中实际的现象来让学生明白灭火真正的原理,懂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分析背后的本质,逐步推测出事物发生的真实原因,学习蕴含其中的化学知识,以探究和发现代替课本的概念,逐渐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化学实验锻炼能力,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但是很多学生一提到化学实验就感到头疼,主要是他们没有掌握实验的方法,对实验的目标不理解,也没有做到合作探究,造成了实验效率低的现象。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分析和化学观察,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礎。

    比如,讲解粤教版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由于对氧气的用途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自己亲手制作一瓶纯净的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学生在化学阶段的第一个实验,学生可能缺乏明确的思路,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化学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再为学生介绍催化剂和分解反应,讲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做实验打牢基础。把初中生分成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让小组成员一起开展实验,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无法解决的,由化学教师答疑解惑,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试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手册,还要谈一谈自己通过这个实验学到了什么,并踊跃发言,这种过程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为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依据。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理当立足于教学的现实,利用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重视自身实现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实现学生自我价值、自我定位的提升,使化学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宏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3-4.

    [2]杨祖平.浅谈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J].新智慧,2019(30):135.

    [3]周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86-8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