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范文

    刘文凤

    【摘要】读写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介绍了读写结合的内涵与价值,并通过对2019年部编本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的剖析,从仿写、改写、补白、批注与读后感几个方面分析了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进行语言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读写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读写结合指有效利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共同元素能够互相迁移的规律,在保证二者各自独立功能发挥的同时,增进其交互作用,即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以下以2019部编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分析读写结合的具体运用。

    一、语言积累——仿写

    在运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观察学习中的榜样被替换为范文或课例,学习者通过模仿范文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法、描述手法、谋篇布局等,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交织融合。需要明确的是,仿写并不是替换某几个词语、变换句型、改动文章顺序这种简单机械的文本材料的调换,而是在真正领悟了原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个性,从独特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让学生赏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使其体会到其表达中的精彩之处。首先,是草原被比作了绿毯,为草地添加了蓬松柔软的形象,而羊毛也是松松软软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白色的大花,十分形象。其次,是其中的色彩搭配,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宛如仙境。最后,是“绣”字的赏析。羊群在草原上随意走动着吃草,在老舍的笔下,幻化成了小羊们的一举一动是在草原这块一望无际的绿毯上进行刺绣,因为羊毛的颜色是白色,所以绣的是白色的大花,随着羊群的挪动,其刺绣的图案也在不断变化,十分秀美。

    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完这句话后,可以发动同学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比如,可用波涛起伏的海洋和漂浮移动的帆船做比。仿写的价值在于,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阅读原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以此迸发灵感,通过新的视角将其转化为写作的资源。

    二、创新运用——改写

    改写是对仿写的超越,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或学期的教学安排提前设定好改写的形式,比如对文章体裁、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的改写,不同形式的改写难度不尽相同。以六年级下册中的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该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包括写作背景、大概意思及中心思想等。此诗是诗人辛弃疾被罢免时的作品,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字里行间满是诗情画意,充斥着宁静美好的气息,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诗人将此时和谐恬静的农村景象与乌龙混杂的官场对立,表达他在官场遭受的排挤迫害,在农村得到暂时的慰藉。

    教师介绍完古诗的意境后,就可以指导学生以此情节编写一篇叙事文。这种体裁的改写颇具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古诗的体裁短小精悍,而记叙文需要大量详细的细节描述,这些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诗中场景的想象和猜测进行创造,体现了学生整合和拓展文本材料的能力。

    三、发散思维——补白

    补白指对阅读材料中的省略或空白之处进行合理填补,这种空白可能以明确的方式显现在文章之中,也可能以某种隐晦的方式潜藏在文章之中。可以明确的是,经由众多专家遴选出的教材选文中的“空白”并非表达失误,而是作者在寫作时的“故意为之”,是作者留给读者的小小空间,用来承载读者的个人体验。

    补白能帮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内化课文,以加深他们的情绪或情感,并将这种加深后的情绪有机地整合进他们的经验之中。补白还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判断力得到全面发展。以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呢?鱼钩的具体象征意义并未在原文中明确示出,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情节与情感,进行领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金色的特点与老班长品质的特点进行比对,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也可以将鱼钩理解为一种凝结的精神或信仰,因此它能够陈列在纪念馆中持续地对后继革命者发挥影响。

    学生只有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有一个较完整把握,才能恰当地填补文章的空白之处。当学生将自己代入文章角色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加深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通过课文不只是收获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收获了内心的充盈与富足,这样的影响是更加深刻的。

    四、情感体悟——批注与读后感

    第一,批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临时迸发的感想或困惑,这种想法往往转瞬即逝,所以我们会将其就近标记在书中的空白部分,这就是批注。批注类似于做笔记,多为简短的词句,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本,为读完文本后的深入思考作铺垫。虽然批注主要以直接明了的形式进入文本,但由于倾注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其依然带有读者对阅读材料独特的视野和感受。批注的形式虽然略显随意,但经常能显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鲜观点。

    第二,读后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情感体悟,即学生阅读文本材料后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要让学生的这种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师需要准确地找到情绪释放的切入点,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领会文章主旨:文章通过描述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传达了战胜苦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他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生命的可贵。在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记录下来。

    本文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了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总之,教师应充分重视读写结合的价值与意义,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切入点,切实引领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更好地体会母语的魅力,提升语言学习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陈寿宗.读中学写,以写促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3-25.

    [3]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王洪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