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范文

    谷金香

    摘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而对于化学而言,其有很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实验又应用于实验,而相对应的,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需要能将化学的实验教学重视起来.而在如今的实验教学中,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使得教学的效果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而为了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优化。

    关键词:有效教学;实验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80

    化学是一门对自然规律与物质本质进行研究的学科,其知识除了满足学生高考的需求之外,还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也是实现学生有效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相对应的,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就需要能将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重视起来.而为了实现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就需要能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流程重视起来,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纵观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其无论是在选修课还是在必修课中,分布均十分广泛,并且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比重。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尤其重视实验装置设计的改进,使实验操作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将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化学实验能力是高中生综合能力中代表性、综合性较强的能力之一,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教学可称作化学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一些化学现象,认清化学变化本质,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当前一些优秀的化学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均是经实验成果不断转化而成的,而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作用,实现了在化学实验中的进步与成长,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这说明,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进行实验演示,提高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许多类型,包括演示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学生自主操作型实验等,其中演示型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演示型实验中,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实验教学设计,明确实验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观察能力,稳步开展演示实验。首先,教师要进行实验过程的全面设计,对实验素材中的信息及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整个实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例如,在“铁及铁的化合物”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将结论告诉学生:硫酸亚铁溶液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便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然后再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但实验现象显示:硫酸亚铁溶液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灰绿色的沉淀。“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通过思考和探索得出结论:氧化亚铁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不被氧化的方法。方法出台后,教师再进行一次规范的演示实验。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金属钠的氧化反应”实验中,考虑到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小刀来切割金属钠,而小刀属于危险品,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小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不可拿小刀做与实验无关的事。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并巡视学生的實验操作情况,提醒学生关键环节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钠在空气中非常容易被氧化,会失去银白的光泽,因此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钠块放在厚厚的滤纸上,并观察钠表面发生的反应。最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3.遵循实验目标,改进验证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对于这部分实验,一些教师习惯于依照教材中的实验情境展开对实验结果的重复验证,这与新课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要求严重不符。对此,教师要明确实验重点和实验目标,改进教材中的验证型实验,强调实验的探究性特点,引导、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创新,从而增强实验探究的效果与意义。例如,在“氨的喷泉实验”实验中,原操作方法是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再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之后出现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其中的酚酞试液换为其他试液,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展开探究、分析与思考,看是否还会出现同样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学生求新、动手动脑的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与途径,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有效化学实验的进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作出改变.教师要能做到结合有效分组,开展分组实验;联系生活实际,优化实验设计;借助媒体工具,进行实验模拟;重视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规范实验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5(03):50.

    [2]陈丹.例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有效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6):36-37.

    [3]韩旭.探究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1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