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研究生中开展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刘静波 【摘 要】研究生美育是以研究生群体为特定对象,以旨在全面提升研究生审美能力,促进研究生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了美育对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在研究生中开展美育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美育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01-01 “美育”一词在中国的首次提出,源于1906年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国维看来,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个层次,总称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协调发展,而美育不但可以促进德育、智育发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达完美之域”。蔡元培继王国维之后,把美育提出来,与德、智、体并为四育,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了美育地位,而且付诸实践,让美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致力于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确立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什么层面推进美育等问题的探讨,应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努力探索如何在研究生中进一步开展美育教育,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一、美育教育对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育”这一术语和概念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一般认为,德国诗人、哲学家、美学家席勒较早建立了“美育”(Asthetische Erziehung)的概念。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 “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1]美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美育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 1.美育可以陶冶研究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修养。 苏联杰出的美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的根源在于建造、创作、确立生命和美”,“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2],即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别林斯基有句名言:“美是道德的亲姊妹。”美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主要是靠社会生活中美的形象来熏陶人们,让教育对象在道德规范的学习过程中欣赏到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让美的追求化为道德的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道德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稳定的道德理念体系。人们的道德观念只有内化为人们的信仰之后,人们才会从情感上心甘情愿地去实践,这样的道德观念才是牢固的、有效的。形象性是美育的特点,人们在对美的形象的欣赏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在不自觉中领悟美的对象所蕴涵的意义以及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 2.美育可以培育研究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美育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德育、体育一起构成了中国教育的基本形态。在美育总的框架体系中,高校美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生人格修养的提升、心理素质的完善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汇聚了无数经典,其本身就是一部美的画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自然、艺术、人文底蕴,是中华文化之美的汇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美学教育,在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创造美。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将学校美育工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升华和再次创新,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3.美育可以启迪智慧,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智育不仅仅是侧重学生对知识学习并运用的能力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辨的能力。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到的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美育恰恰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决定》就明确提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学生通过智育的培养,智力水平、思辨能力、独创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对“美”的感悟、理解、追求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与完善,而“美”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创造性的发现与领悟。“智力发达、意志坚强只有和审美能力完全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完美的人格。”[3] 4.美育可以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注重人的心理结构的完善,通过艺术和审美的熏陶,完善人的情感,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共同造就出理性、意志、情感以及身体都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王国维语)。在高校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中,美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对研究生的全面、健康、完善自我的构建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美育不仅能促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研究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研究生中开展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卢梭认为,教育过程的展开不仅要与人身心发展的规律相适应,还要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因为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携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原型”。卢梭所倡导的教育实际上强调教育过程中合目的的“善”要与合规律的“真”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状态是“美”的体现,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这一教育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 1.完善以“通识课程”为核心的研究生美育课程体系,深化研究生审美和创新培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刘延东作了题为《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重要讲话,指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证明审美教育具备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培养创新思维等功能,艺术素养对人才综合素养完善和创新能力培养意义深远,美育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视角。通识教育是当今大学一种主要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致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美育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应该明确“通识教育”的根本。 通识美育课程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具有普及性教育功能的课程。具体来说,是指以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审美素质为基本起点,以普及美育教育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塑造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表现,促进审美创造为目标的課程。通识美育课程以公共课的形式,纳入全校通识课程体系,并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等特点。构建科学的通识美育课程体系是切实推动美育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比如,哈佛大学研究生虽然拥有某一职业研究方向,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但仍然积极接受与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哈佛大学认为美育对研究生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做研究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岗位上,也比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的人更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美育课程的旨趣不是培养做什么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将来可以应付各种挑战的人。[4] 2.举办美学基本理论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提高研究生审美素养。 我们应积极引入融合人文或自然科学的艺术整合讲座,主要是帮助学生基于一个艺术点来扩大思维和知识面;引入专业学科与艺术融合的交叉类讲座,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拓展专业思维,使学生能够紧密联系本专业课程内容,在具体学科与艺术联系与交融思辨中体悟专业课堂学不到的新角度和新内容,达到专业思维拓展目的。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2015年研究生公共艺术讲座有:树立以生灵为本的艺术和设计理念;李谷一:音乐学术交流会;化学与艺术——音乐美术作品中的化学和化学家;数学、科学与艺术;计算机与音乐等,以达到提升研究生审美素养,拓宽学生思维的目的。 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方案》课题组提出了供全国普通高校采用的艺术类限选课共9门课程,同时又推荐了艺术简史类、艺术赏析类、艺术知识与技能类、艺术批评类等共4大类40余门选修课程。应当说这些课程涵盖了艺术的各个方面,如果能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高校形成审美育人的氛围、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研究生已经全面开放本科生艺术类选修课,致力于通过提高研究生艺术素养,打破专业束缚并与专业需要形成互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研究生提升专业创新思维。 3.通过渲染美的校园氛围,树立美好校风,促进研究生健康审美人格的养成。 在校园美育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注意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如校园合唱节、美术作品展览、校园歌手大赛、校园环境美化等艺术活动,应该尽量提升自身审美层次,用高品位的艺术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审美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从而能够确立起良好的审美修养和人生追求,真正担负起新的时代所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学校要善于将美育引入学校网络文化,这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影响很深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发现美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发现美是审美的前提。品牌就是方向,品牌就是形象。一个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背后所体现的深刻内涵,不仅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浓缩,代表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而且是学校形象的体现[5]。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过程中的环境、氛围因素,是最普遍的教育载体。哈佛大学在开展美育教育上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是哈佛人必不可少的节日,在艺术节期间,全校学生都积极热情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在整个城市进行文化巡游表演,让整个城市都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多年来,他们艺术节的口号一直是:“Art is the first!”[6]。 三、结语 当代社会,美育对大学生人格境界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美育的实施可以让学生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入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因此,美育在促进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完美的研究生和谐人格方面、启迪智慧、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从研究生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的美育活动、树立美好校风等三个方面尝试性的力图破解研究生美育的发展困境问题。诚然,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必定会有波折和坎坷,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应该保持昂扬的斗志,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美育直接关乎研究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笔者坚信在这条研究之路上定会继续坚持、努力,为促进研究生美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进。 参考文献 [1](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谭好哲.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9. [4]王毅.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哈里斯访谈录——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一[J].美育学刊,2011(6). [5]曾繁仁.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