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高中物理板块问题的思考 |
范文 | 杨文威 摘要:“板块模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搭建基础模型的解题思路,理清能量转化、运动情况(匀速直线、匀变速、变速)以及物体的受力关系,抓住题目中的临界值,从而判断出位移、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人教版高三阶段在复习《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章节方面的物理问题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板块模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399 引言 物理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其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掌握较为系统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是高中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同时,物理又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难点学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物理非常吃力,以至于部分学生对物理产生畏惧抵触心理。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有目的地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中物理“板块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基本解题思路板块问题解题中,主要由以下几类常见问题:①位移关系:当木块由A端移动至B端后(滑块),滑块可与物体形成两种运动趋势。若运动趋势为同向的,则两者位移距离差为模板的长度;若运动趋势为不同相同的,那么两者位移和为木板长度。②临界值:当滑块处于木板的末端时速度正好与木板速度相等时,即为此类题型的临界值条件,其中常见的词语包括“即将”、“马上”等。③解题思路:首先,要求学生重视审题环节,明确题目中的物理量,在隔离法的基础上对各个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予以分析。其次,加速度a求解中,需使用“牛二”分析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a,计算中需特别注意各个物体之间的连接处的a值可能会发生改变。再者,要求学生发现“s与v”、“l与a”之间的关系,围绕这一关系分析初速度与末速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个运动状态结束时的末速度与另一运动状态的初速度相等(同一运动行径)。 (二)重要解题技巧①相对运动,根据相对运动趋势确定出两种物体之间的。②受力情况,采用“牛二”计算出不同物体的a值,明确a与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③临界值,抓住同一物体在何种状态下的可实现速度相等,若存在临界点,大部分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移参数最大。④相对静止:判断两个物体使用同一速度运动时能否存在相对静止状态,解决办法可采用整体法算出两物体在共同运动状态下的a(共同减速),后利用隔离法计算出f、fm;当f≥fm时,可判定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否则两物体处于相对滑动状态。 二、复杂题型中的板块题型 复杂题型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如题型中需要计算出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力或是木块还受到一个其他力作用,如推力等[3]。例2:如图5(a)所示,M=4kg的木板(足够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中放置1质量为m=4kg的铁块(可看做质点),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两物体开始均为静止状态,从t=0时起铁块m受到水平向右、大小如圖5(b)所示的F作用,F作用时间为6d(g=10m/s2)。 求:(1)铁块和木板在前2s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2)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前,运动的位移参数大小为多少。解析:(1)需要对平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参数。(2)集合物体的运动过程,判断出相对速度的时间(两物体速度相等状态),再利用位移公式秋初总位移。解:(1)前2s时,对铁块m有:,带入得到a1=3m/s2;对M有,带入可得到a2=2m/s2。(2)①2s内:m的位移=6m;M的位移=4m;②2s后:对m有,带入得到=1m/s2(匀加速直线运动);对M有,代入得到a2=2m/s2(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假设经过t0时间后两物体有相同速度V,那么存在,解之的t0=2s,V=8m/s;④在t0时间内,m的位移为14m,故铁块在与木板相对经之前,铁块的位移距离为=20m;⑤木板M的位移为12m,故木板的位移距离为=16m。 三、加强对高中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通过应用问题提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目前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方法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助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落地生根。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难点学科,历来备受师生重视。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始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高中物理教学的改进与发展,应坚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本原则,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体现出创新性、人文性和灵活性,以此不断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一驰,姚自远,周小微.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视野下板块模型的考题特点与迁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0):62-63. [2]曾长兴.优化习题设计培养科学思维——以板块问题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7):59-62. [3]付馨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