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范文

    朱宇亮 石善政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和一种氛围,是一种职业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道德指引。在技工教育中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践行制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是企業技术更新换代和创新发展的需要,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技能大师工作室;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01-03

    一、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我国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

    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队伍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但在一些重点领域因高技能人才匮乏而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且在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主要存在初、中级技工人才多、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少;传统型以手工为主的技工多、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依靠短训速成的技工多、依靠学校或企业系统培养的专业技工少等诸多问题。

    (二)培养模式单一,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紧缺

    当前,我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多以“学科”为本位,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忽视了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导致出现了一种“中、低端人才培养数量充足,高端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尴尬局面,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产业发展和用人需求。

    (三)教育内容陈旧,知识难以“学以致用”

    现阶段,在一些技工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趋同,重叠现象明显,缺乏选择性和多样性,且教育内容十分陈旧,缺乏前瞻性,与现代科技发展、专业领域发展、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严重脱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职能需求。再加之,一些专业区分过于细化,缺乏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学习的专业方向设置,因而使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及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性

    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是我国制造业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加工制造业行业”为例进行分析,与其他行业相比,培养加工制造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显著差异:

    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由于受到实训设备的限制,通常是一台机床同时供几个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训练,这一现象严重限制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升级与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化考核的操作技巧训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单一、岗位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无法切实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深度,有利于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加工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发挥校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学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精英工匠”的人才,有助于技工院校明确培养方案和职责定位。相比于人才的职业技能,企业更为注重的是员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尤其是需要一些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完全服从企业的实际安排,既能从事技术部工作,也能适应车间一线工人的岗位工作,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简而言之,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个人品质。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加大实训设施的建设,通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互通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及保障措施,通过评选“技术能手”“技能大奖”等途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学校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整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展示个人风采和魅力的舞台,有助于弥补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为他们的授艺带徒提供了渠道,突破了传统“学徒制”的弊端,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而且也为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对口人才,并解决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技能大师工作室”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岗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不再是传统学习中的模拟训练,而是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实现了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与此同时,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可以促使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的选择,并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得到更具价值的技能成果。

    三、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技工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原有教学体制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未紧跟时代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造成高端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极度匮乏。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必须针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短板”问题,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面对新发展、新需求,淮海技师学院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机械专业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

    (一)学院依据地方区域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一个主体(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四大支柱(基础、口径、能力、素质)、十五项培养指标,培养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相适应的机械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如图1所示。

    “厚基础”,是指学生具备较深厚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为机械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宽口径”,是指采取“平台教育+模块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说是“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的模式,开展“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宽人才培养途径,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强能力”,是技工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高技能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设计、优化、提升的各项综合能力。

    “高素质”,就是培养人才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二)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准则,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为核心价值取向,构建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三个课程模块:素质模块、专业模块和专业能力拓展三个层次的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见文末)。

    (三)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我院提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调建立课程、学生能力与区域产业应用之间的关联,把专业知识在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贯穿于专业课程设计、理论知识教学、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各个教学实践环节中去,从而形成以“知识点案例”为引领,进行课程综合应用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我院还根据不同的产业应用,实施企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强能力”(强化学生某个产业方面的能力)和“寬口径”(为学生提供多个可以选择的应用产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以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优化。我院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行“单科精进”教学改革,建立新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选聘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构建企业、行业、学院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考核学生对某一科(单科、工种、技能模块)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标准既要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统一,又要结合岗位技能需要,以保证学习内容与技能鉴定要求和就业适岗的一致性。

    (五)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职业素养、专业精神及品质道德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创新发展。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宗旨,营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育人环境,在教育教学中,不再将学生当作“物体”进行精雕细琢,而是在“精英工匠”人才培养中实现“技能”的发展与超越,把“工匠精神”融合到课程、活动之中,既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教师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个体,引领开发其潜能,潜移默化地转化到学生的职业素养中,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只有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技工教育一定会为社会发展铸造更多的“精英工匠”,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筑基。

    参考文献:

    [1]孙亥.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J].职业圈,2007(12).

    [2]邱建忠.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精英工匠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6(27).

    [3]肖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实际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

    [4]张青青,王华,张玲卫.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20-21.

    [5]马文姝,白凤臣.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2012(1):34-36.

    [6]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1):81-85.

    [7]李维平.对人才定义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才,2010(12):64-66.

    [8]郑其绪,宋彩风.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8-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