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四策略 |
范文 | 李胜凯 “有效”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追求。余文森教授指出,“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美术作业是对美术课堂所学新知的巩固和拓展,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观察、认知、思考所得的显性呈现,是检验美术课堂“教”与“学”有效与否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不同潜质”是指不同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的元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即其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其在美术作业时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里强调差异正是承认学生是独特的人。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美术课堂作业要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位学生需求的作业,提升美术练习的实效性。 一、关注学生年龄差异,设计适切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较大。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把人一生的学习分成了五个阶段,指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基本处于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和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结合小学的学段设置,从右上图可以有所体现。 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完全依靠教师阶段”,他们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方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几乎所有的学习所得都来自教师讲授。第三学段的大部分学生处于“基本依靠教师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逐步提升,学习不必完全依赖教师,但仍需教师的指导。第二学段的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比例在不断调整,基本处于两个阶段的过渡期,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学生的自适应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元认识策略也是有差异的。总体来说,他们的年龄差异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不同依赖需求,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设计适切的作业。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2003年版)分别在低、中、高学段安排了三次有关“卡通”的学习内容,笔者在观课时发现部分教师能围绕拟人、夸张、变形等卡通设计的基本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学生作业,但这些作业大同小异,没能体现出对学生年龄差异的关照。设计的作业中有的对中年级正合适,有的对低年级要求略高,有的对高年级却略显简单,林林总总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对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需求考虑不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时分别设计了以下作业: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并设计适切的练习任务,相似的教学内容要指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向学生呈现“刚刚能处理的难题”,让他们有足够的持续参与学习的热情,作业任务不能太难以免导致学生气馁,也不能太简单失去练习的价值,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对不同学习领域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的当前发展区及元认知状态都有所差别,在美术学习以后发展的快慢不相同,能力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此外,美术学科的技术性使得它不像数学学科可以直接告知计算过程和答案,也不像语文学科可以深入剖析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美术作业时教师的“明言”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意会”,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美术储备去自主表现、描绘。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敢表现,可发展。 如二年级《虫虫虫》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1)画一只或几只你见过的虫,表现出它独特的外形、颜色和动作;(2)想一想,虫子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尝试把它画下来吧;(3)可以和小组内的伙伴把有关虫子的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临摹、改画关于虫的连环画。 明确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有据可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面对这些备选“菜单”时,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同学间各展所长,共同进步。这样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的作业想不精彩也不行呀! 三、关注学生需求差异,设计个性作业 由于当前的异质组班形式及生源环境差异,使得美术课堂中既有暂时举步不前的后进者,又有遥遥领先的佼佼者,但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他们都应是美术教师眼里一座座埋藏着的富饶金矿,需要发现、挖掘,藏得深的我们要让他们早日崭露头角,藏得浅的要尽量让他们光芒万丈,美术课堂应是他们个性化的展示舞台。 人的发展水平有两种:现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美术作业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现在发展区”,针对他们“最近发展区”的迫切需求设计作业方案。传统教学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跳一跳摘桃子”,意思是站在那里是摘不到果实的,必须跳一跳或者站在椅子上,才能摘到桃子,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美术作业设计既要针对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有指向性地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和前进的作业,又要对后进生提供辅导式的、帮扶式的作业,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学习难度、能促进个性发展的作业。 例如五年级《表情丰富的脸》一课,笔者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工具,表现你感兴趣的表情;(2)如果需要,可以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作业;(3)如果刚才的小图表情你完成得比较满意,可以继续完成,如果不满意或者想用新的方法表现,可以重新绘制或制作;(4)可以只画一个有丰富表情的脸,也可以将几种不同的表情表现在同一幅画面里,如果能画出带有这种表情的场景就更好了。 后两个作业要求直指学有所长的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元认识监控策略参与练习过程,关注学习的生成性发展,把他们的最近发展水平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促进学习的有效发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启迪了智慧。 四、关注学习方式差异,设计多样作业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美术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差异,善于利用学生差异,将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学生擅长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喜欢并且有能力较好地独立完成练习任务,有的学生却需要合作或他人配合才能完成。看似相同的学习活动中所蕴藏着的差异是相当深远的,对某一个学生有效的练习方式,对其他学生可能未必如此,因此美术作业的设计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标准,有效的美术作业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三年级《形形色色的人》一课,笔者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1)根据不同人物的相貌、体型、服饰等特征绘画人物,或者利用陶泥、综合材料制作人物,比一比谁制作的人物给人印象最深刻。可以表现有特征的人物头像、全身,也可以表现有特征的一组人;(2)注意细节的表现,让人物更加生动;(3)可以自主完成作业,也可以合作完成较复杂的作品。这时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练习,达到作业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有了好的创意但是画不出来,有的学生画得好但是短时间内想不出好的创意,这一现象在小学设计类内容的教学中尤其显著。如在教学《字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可增加“如果需要,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的要求,这样同学之间可以通力合作,互通有无,既解决了有些学生想得巧却画不了、画得美却想不出的难题,这样作业呈现出的形式和效果也会更加精彩,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美术作业,一定可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逐步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2114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