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中备课的“变”与“不变” |
范文 | 马莹 在我们日常的品德课堂中,因为教师种种不当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让学生“失声”和课堂“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在理解或分析过程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或出现的疏漏、偏差甚至是错误,并有意识地利用和挖掘这些即时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探求问题的真谛,进而推进教学、拓展教学。因此,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重视“课中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 “课中备课”也称二度备课或即时备课。课中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短暂、快速、准确的甄别、判断、分析后进行即时点拨、引导、校正、开掘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按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绎的过程,又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随时调节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不应过于死板、僵化、程式,而是要留出一些应变、调节、变通的空间。 一、课中备课中处变不惊 (一)平和心态,对待生成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新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时,教师要做到从容应对,对生成性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案例一】教学“我们的地球”一课,教师让学生说说你熟悉的国家在哪个洲。 生1:美国在北美洲。 生2:英国、法国、意大利在欧洲。 生3:非洲有巴西。 生4:巴西好像不在非洲。 师:那你知道它在哪里? 生4:不知道。 生5:应该在欧洲! 师:巴西人虽然有点黑,也很爱跳舞,但他们却生活在另一个洲,那个洲就是南美洲。让我们一起在地球仪上找找巴西这个国家吧。 对于这样开放式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各类问题,并以此生发出去,不但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还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多元解读,拟设生成性问题 同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个体之间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强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从多种角度多元化解读教学大纲、教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思路拓展、思维优化的教学预案。 【案例二】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教师在如何处理学生中的诚信难题时,先做了一次课前调查,请学生写出自己在诚信问题中遇到的困惑。在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将本课的诚信难题确定在三件典型的事情上。 第一件事:诚信的烦恼——我的好朋友把英语单词抄在手上,准备下节课听写时用,被我发现了。我不知道要不要说出去? 第二件事:守信的困惑——有一次,我已经跟好友约好星期六去游泳馆游泳。可是一到家,妈妈就说:“周六我们去外婆家哦!”我只好轻轻地说:“嗯。”一想到在外婆家和妹妹玩,心里还真有点痒痒的,我该怎么办? 第三件事:失信的补救——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结果被妈妈给扔了。后来,我同学问我要,我就没能还上。 通过这三件典型事件的分析,层层推进,让学生对于诚信、守信、失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在一次次对话中,总结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因此,这种对一个问题进行多种理解,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或将教材中容易产生异议的内容作为重点难点充分预设的方法,有效避免了教师在出现生成性问题时慌张、不知所措、随便敷衍等情况。 二、课中备课中的随机应变 (一)总体规划,应变生成性问题 教师课前应结合教材、授课时间、学生家庭情况、学生认知程度等各个方面情况进行总体规划。例如,依据教材实际,研究学生思维发展方向,考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重点等做好各种应变的准备。一个良好的课堂规划,往往是对生成性问题的产生作出了应有的预计,为生成性问题的生成预留了充裕的空间。 【案例三】教学“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一课中,教师大胆采用让学生制作简报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课堂上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合理排版填写。为了提高效率,这个简报在发给学生前,教师已作简单处理,设计好“你知道吗”“考考你”等相对固定的板块,对学生有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了引导和归类。而当学生以小组形式上台汇报时,教师也对汇报形式进行了预先的规定,先汇报简报的板块内容,结合简报中“考考你”的板块让汇报者现场提问台下同学,通过这种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在无意间锻炼了学生应对各种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机智,处理生成性问题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性思维习惯,考虑在多维教学目标建构过程中,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和技能目标失衡时,采取何种方法进行应变与调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产生生成性问题时进行水到渠成的引导。 【案例四】省优质课评比中,在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一课时,课近尾声,教师问学生:“谈了那么多的明星,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明星吗?” 学生举手一片。教师叫了坐在前排的小女孩来回答,小女孩说:“我想当明星。” “好,那你为什么想当明星呢?” “为了挣大钱!”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哗然,当明星怎么能只为挣钱,这堂课的教育效果显然是失败的,学生的价值观显然出现了偏差。 但执教教师却并不慌乱,而是接着问:“那么你挣那么多钱干什么?” “养家糊口。” 全场又一次骚动…… 教师再次追问:“养家糊口一定用不完,那剩下的呢?” “我想捐给希望工程,给那些没有钱读不起书的孩子。” 此时,教师摸着小女孩的头:“你真的那样想吗?”小女孩使劲地点点头,教师于是提高了嗓门,“那好,就让我们在座的同学和听课的600多位老师,为这个小女孩见证,见证她今天所许下的一个诺言,将来的某一天当她成为明星时,她将用自己的所得为失学的孩子奉献自己爱心。”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场上的这掌声包含着对这位学生崇高品质的赞扬,更包含着对教师精彩应变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赞赏。灵活的课堂机智应对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看似一个尴尬的境地,却被老师化解为课堂教学目标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课堂教育效果更高层级的渲染。 三、课中备课中的深入变化 (一)不断跟进,拓展生成性问题 面对那些超出教学设计之外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课中备课中要及时捕捉,挖掘利用这些难得的生成性问题适时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无限拓展与延伸,放大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案例五】教学“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一课,整堂课的最后,教师指着板书“探索奥秘”问学生:如果在这里加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1:应该是梦想,因为我们的前人都在为梦想而努力。 生2:应该是再接再厉。 生3:我觉得应该是奇妙。 师:那如果在这里加一个标点呢?你觉得可以是什么? 生4:我觉得应该用感叹号,因为在探索中有很多困难和惊险。 生5:应该是逗号,因为我们对地球的探索只迈出了一小步,并没有到达终点。 生6:我觉得应该是省略号,因为在我们未解之谜的背后谁知道会是什么呢?等待我们的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生7:我觉得可以是一个问号,因为地球上还有很多奥秘还没有解开。 …… 在学生原有生成基础上的不断跟进,不仅是对先前学习的一个小结,更是对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铺垫,这种对生成性问题层层推进的“课中备课”策略,有效地拓展了生成性问题的意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巧妙利用,升华生成性问题 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将其巧妙利用,就会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让课堂增效,让生成增值。 【案例六】教学“美好的家园”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制定公约”,为了避免学生假、大、空的回答,教师精心选取了一段公益广告——我的环保搭档。在视频中,小演员通过语言和行动告诉大家:可以收集废纸盒进行再造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装电池的玩具,不用酒店里的一次性洗漱用品。 看完视频,学生纷纷举手。 生1:我可以用爸爸复印纸的背面来打草稿。 生2:我要少用餐巾纸。 生3:我们还可以少坐私家车,多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师:那我们现场采访今天的听课老师,看看他们今天是用什么交通工具来听课的? 听课老师:今天,我是开私家车来这里听课的,不过听了这课后,我打算向大家学习,多用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大家能告诉我如何租借公共自行车吗? 生:(略) 教师巧妙利用了课堂中的现有资源,进行了灵活的课中备课的处理,而课堂上学生的这些生成性答案,让教师看到了行动的希望,这时的课堂也不再是喊口号、贴标签的形式主义,而是有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 总之,关注生成性问题不应是设好“套子”让学生钻,更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上,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碰撞出“意外”的思维结果。生成性问题的出现可以弥补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不足,教师根据课堂现场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灵活调整、修正,甚至重新创造的“课中备课”,是对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完善,在“变”与“不变”中权衡,以达到“别有洞天”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31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