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素质教育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彰显
范文

    唐敏

    [摘 要] 文言文记录了悠久灿烂、独具魅力的中华文明。在当今这个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 文言文教学;素质教育;情操陶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32-01

    文言文凝结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古人无穷的智慧,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文言文教学,就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如穿越时空般,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祖国的历史,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有助于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在诵读中增强其民族自尊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连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都不认同,怎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文明卓立于世,中华文化传承不绝,作为载体的文言文功不可没。现代白话文也是由此发端演化的。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表达语系,文言文的发展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从方方面面塑造着华夏子孙独有的气质。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接受过正规教育,有谁没受过文言文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化呢?这座宝库丰富的内蕴甚至辐射到海外,先是日本人将《三国演义》列为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书目,在许多知名企业里自发成立了研读小组,商场如战场,日本人无非是想借助诸葛孔明的智慧谋略吧!近年来,美国人又把《孙子兵法》定为西点军校的专门教材,在海湾战争中也随身携带,并借用了其中的声东击西之计。花木兰、唐三藏、孙行者都被搬上了好莱坞的银幕……足见我们古老文化的魅力所在。对此,我们岂可妄自菲薄。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学生“习其句读”,掌握字、词、句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精华。

    二、在吟读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是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学科,文言文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篇章堪称形象思维的典范。即便是以思辩驳诘著称的先秦诸子散文,也大多凭借鲜明生动的形象来阐发道理,驳斥论敌,绝少有枯燥说教;庄子那物我皆灭,绝对自由至“无所待”的深奥抽象的哲学思想,便是通过那扶摇直上的鹏鸟、北海中畅游的鲲鱼、树林间自在扑腾的小山雀、春生夏死不知冬秋的寒蝉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来阐发的;儒家孔孟的微言大义、举重若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司马迁所著《史记》则擅长将历史形象化;唐诗宋词充分利用文言文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能使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达到思路畅顺、视野开阔的目的。

    三、在品读中提高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审美。只有热爱美的事物,才会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只有珍惜生活、熱爱生活,才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文言文教学中,能用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素材俯拾皆是,如,《荆轲刺秦王》中的勇毅美、《屈原列传》中的崇高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谦让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明智美、《国殇》中的悲壮美、《愚公移山》中的执着美、《出师表》中的忠义美、《木兰辞》中的忠孝美、韵律美,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逻辑美、结构美,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美、简洁美,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俗美、人情世故美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四、在精读中培养钻研探索精神

    由于古今语言形式不同的原因,文言文大多文词艰涩、深奥难懂,学习起来困难不小,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文言文也并非深不可测、无章可循。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寻找事物内在规律的研究过程。文言文中大量的虚词、实词、词类活用、古今词义的异同、句式变化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积累、整理、归类。这个研究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本溯源、寻根究底的精神。入选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作品,大多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他们意蕴深厚,耐人寻味,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极佳素材。

    古人在写作过程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亦可用来激发学生刻苦钻研。例如,王安石是如何在“到、临、过、渡、至”等诸多字眼上反复比较,才写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千古佳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一个“闹”字是如何再三锤炼,才形神兼备。《石钟山记》中,苏轼父子是如何不畏艰险,不信传言,反复深入实地考察,才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是如何通过游记,阐明了只有不畏险阻,深入探究,方能有所收获的道理。唐代诗人贾岛是如何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两字上琢磨得如痴如醉,以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只要能利用文言文的这些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寻找路径,掌握方法,登堂入室,就能使其养成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陈亚琼.浅谈文言文的特点及教学价值[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33):34.

    [2]李小珊.文言文教学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51-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