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探究 |
范文 | 郑淼 于蓉 贾军生 [摘? ? ? ? ? ?要]?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探究为主线,首先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及背景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对当前我国高职园林类专业群的教学状况等进行概述,之后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旨在与同行共探讨。 [关? ?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2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对周边生活及工作环境中的园林绿化景观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从事园林类专业群的技术技能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那么注重技能培养强调实际运用的高职院校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但是,在实践中有不少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意识到高职毕业生在学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与他们步入社会就业后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存在着差距,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并不十分满意,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够顺利毕业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校企合作这一切入点,探究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更好地展开高职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 一、校企合作的相关概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其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会发展壮大起来,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2016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需要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要初步形成。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95号文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纵览我国宏观政策指导,高职院校一直是国家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园林类等相关专业群更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景观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输出地。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政策指引之下,提升学校的就业率也急需校企合作。只有在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将企业的需求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够顺利毕业又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情况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出现偏差、人才培养基础条件欠缺等方面。其中,培养目标定位出现偏差主要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目标定位范围过于狭窄等方面。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就业能力忽视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仅考虑短期企业需求而忽视了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等。除此之外,受高职院校迅速扩招、师资力量配置不足等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方面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配置不足、实训基地过少、实训基地基础条件不够完善等方面。 三、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收效甚微 在教学实践中看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园林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也不例外。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但在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面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还是在企业校外实训基地都未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企业环境。一些院校是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运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但是这也只是让学生参与到了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环节中,对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收效甚微。并且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参与生产,对园林类专业群的综合技能训练依然缺乏,这种校企合作实质上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虽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与预期存在差异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参与的企业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虽然参与这一合作项目的企业都提供了若干就业岗位,但是这些岗位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比较大,对一些基层岗位、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工作量较大的岗位存在抵触情绪。而绝大部分企业为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群的应届毕业生能够提供的岗位恰恰是这些学生不太愿意从事的岗位,导致校企合作培养难以为继。比如,一些将苗圃培养作为主要业务的园林类企业,为高职院校園林类专业群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基层岗位,是能够大量地接收本专业群的学生,但是这些基层岗位工作量较大,有的需要户外作业,学生认为比较辛苦与他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这样一来,校企合作模式也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三)虽实施了校企合作,但企业参与度低 由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只是附带考虑,因此虽然一些企业参与到了校企合作项目中来,但是往往更多的是出于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等经营性因素考虑。除此之外,园林类的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实用型的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则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久而久之,也很难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积极性,因此参与度比较低。 四、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园林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校企双方协作,寻求更优化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需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发力,勠力同心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各专业群人才的培养工作,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首先校企双方应积极协作,互相探讨寻求一些更加优化的合作模式。在对已经毕业的园林类专业群学生回访跟踪的过程中会发现,就业的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发展,对学校校企合作的相關意见与建议也更加关注,对员工培训及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由此不难看出,当企业真正从营利、节约成本等方面脱离出来,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发展、企业未来的规划等大方向的时候,校企合作会进行得更为有效。因此,作为企业应积极与学校沟通,共谋发展,搞一些员工互培等长效活动,避免“唯利是图”。而作为学校,也应在园林类专业群的学生开展认知实习、课程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多项实习活动的时候,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把学生分配到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岗位中去,可以采用拜师学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具备准员工的身份。通过师傅、准员工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如果能够顺利出师,则在实习后正式转为企业的员工。这样一来,也能让学生安心在实习岗位中完成工作,实践基本技能,掌握一些综合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并且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企业的感情,对岗位的理解,增加他们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实习企业工作的机率。 (二)校企共同制定计划,共创双赢局面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紧缺型的人才、急需的人才、特殊岗位的人才等需求,积极培养这些类型的人才,从而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还应将企业的自身利益考虑到校企合作中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与学校学习,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避免学生在工作的时候出现错误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树立双赢的思想,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及企业两方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三)加大师资力量,构建专业群化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建一支管理委员会,并且聘请企业的资深工作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作为高职院校内的客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开展授课活动。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选派本学校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到企业中去,到企业的各类园林类施工基地中去与学生一同开展实践锻炼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关注校企合作下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就是说,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将开设的专业群课程、核心课程、职业技能拓展课程等与企业所需相匹配,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开展教学活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群的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校企合作都是一种十分现代化、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园林类专业群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7-83. [2]陈千诰,余江霞.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11. [3]胡晓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园林类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8-199. ◎编辑 张 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