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
范文 | 李学静 【摘要】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效率水平,显著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因为该教学模式直接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观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进行研究,并简述相关教学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们加以积极、正面的引导,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身自主探究的方式来不断地提出全新的问题,并积极地加以解决.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全新的、属于自身的思维模式,这也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主要环节.因此,导研式教学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下教学模式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促使课堂效率不断提升. 一、导研式教学的结构特点分析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师为学生们所提供的探索结构基础上,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形式来对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然后,由此不断反思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其本质主要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相互起到了共同促进的作用.需要做到自然合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以及对已解决问题进行拓展等等.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具体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特点:(1)自主性特点,学生在该教学模式当中对学习的程度和内容等,持有明显的自我支配权利[1];(2)问题性特点,所开展的课程教育内容具体还是围绕着相关问题来展开,通过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最终到拓展和解决问题的形式组织教学;(3)探索性特点,学生均可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获取到自身想要的知识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4)指导性特点,教师在该教学模式当中,真正改善了以往所表现的传授者的形象,开始成为指导者的形象. 二、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一)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而怎样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当下所需研究的热点课题.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当中,通常每个班级内的成员个体间的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在教学当中很容易遭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比如,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一般理解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知识内容,而理解能力偏低的学生通常需要教师讲解多遍才能加深理解.但是每堂课的时间都有严格控制,因此,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来制订教学计划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导研式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的所有教学进度都可以直接由学生自身加以掌控,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甚至也可以通过利用其他时间来对自身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2].而高中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导研式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 例如,某个题目:“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点,PA,PB是圆x2+y2-2x-2y+1=0的切线,A,B是切点,C是圆心,求四边形PACB的最小面积值.”这道题目的解题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较为严密的逻辑性思维,学生必须进行仔细观察,并且由此进行大胆的猜测,这样才能真正将问题进行良好的转换,并通过大胆假设和对比来求证出结果. (二)学生发现、解决、观察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观察时,是否全面细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针对其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展开更为细致的分析和观察,由此培养出学生们全方位的思考能力,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终学生们能够据此抓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核心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导研式教学的应用和推出,本质上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革新举措,通过变教为导的形式来有效地改善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再变学为研,以研究的形式来确定其导向作用,从而促使研究更加深入,具体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加以培养.导研式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该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胡慧良,费岭峰.依托导研工具提升教研质量——一次以“導研稿”为载体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9):48-51. [2]王海龙.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