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文

    贺琳

    摘 要: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饱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诟病,管理部门亦很重视,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却无收效甚微。中小城市虽然从道路规划、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但由于不能统筹,所采取的措施单方面效果不理想。本文以娄底中心城区为例,分析造成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前言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原只在大城市发生的交通拥堵,对中小城市来说也是稀松平常事。地处湖南中部的娄底市,近年来,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尤以上下班高峰期,行车难问题突显,既影响市民便捷出行,又制约城市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市民广泛关注、政府高度重视的焦点。

    二、娄底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与城市规划格局相对应,娄底中心城区道路形态整体呈现井字型形态,以吉星路、新星路、氐星路、福星路、金星路构成南北向城市骨架,与东西向的湘中大道、乐坪大道、长青街、湘阳街、月塘街、涟滨街、大汉路等主干路以及一些次干路和支路构成井字型格局。

    (一)拥堵时段。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传统节日(中秋、春节前夕)较为突出,几乎“全城皆堵”。

    (二)拥堵路段。多发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主要集中在东西向的乐坪大道、长青街、月塘街、涟滨街及其南北向的新星路、氐星路、扶青路等交叉节点路段。跨区域交通关键节点的拥堵日益严重, 如娄底大桥、梅子湾大桥、桃子湾大桥、富冲大桥等。

    (三)拥堵区域。在商业繁华地带、学校地段,随着不同时段瞬间交通流量的暴增,人员活动密集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1],尤以春园步行街、万豪城市广场、步步高广场、一中一小地段等为突出。

    三、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道路建设方面。中小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滞后于机动车的增长,路网结构先天不足,城市交通功能不完善。一是人均道路偏低。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远低于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2016年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路网的建设和改造,每年均投入巨额建设资金,但道路面积的年均增长率仍只7.1%,远低于机动车的年均增长率12.7%。二是路网密度偏低。中小城市早期未严格按照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审批用地,商业区、办公区及居住区混杂,路网布局、路网功能区划混乱,就中心城区而言,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路网,造成交通流向在中心城区过度集中。娄底是一座新城,城区沿涟水河、孙水河成带状分布,在娄底中心城区东西向2.5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吉星路、新星路、氐星路、娄星路4条主干路,均承担着组团联系、地块集散交通、对外交通和过境交通组织等多种功能,又是城市公交的主要行驶道路、布局有多条公交线路,车流量大、交通情况复杂。由于湘黔铁路和原娄邵铁路从城区穿过,导致“断头路”“丁字路口”较多,贯通性差,不能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影响主干路网络的通行能力。三是道路构成不合理。中小城市管理者过分强调主次干道的建设,而快速路、支路网则相对而言较少重视,造成各级路网的比例相对失衡[2],引发路网容量和通行能力受限。娄底城区路网中快速道、主干道、支路相对比例存在失衡的现象,使城市交通过多地集中在主干道上,从而引发各类交通工具的混行,导致通行能力不高。

    (二)城市发展方面。一是机动车增量迅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小汽车进入家庭,中小城市交通需求急剧膨胀。据统计,2016年6月底,娄底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仅8.2万辆,到2020年6月底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6万辆。《娄底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1.31万辆,增长13.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9.15万辆,增长13.8%。可以预见,随着小汽车迅速进入家庭浪潮的到来,必然使中心城区交通量急剧增加,路网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将对城市交通形成新的压力,给原已经常发生拥堵的城市交通网增加更高的负荷。二是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区居民可以选择自驾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但中小城市公交规划发展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城市公交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娄底市现有公交存在准点率太低现象,不足以吸引更多市民将出行方式转移到公交上来,这种交通出行结构不利于城市道路通畅。三是城市结构不合理。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城市也采取大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城市核心区开发强度过大,高容积率高强度开发显著增加了人流、车流,造成城区的交通源过分集中。

    (三)交通组织方面。一是交通管理设施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在交通领域普遍存在重形象、轻设施的现象,未充分认识到交通管理设施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娄底市的交通设施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城市主干道交通诱导、行人过街等设施缺乏。中小城市还存在重动态交通、忽视静态交通的症结,普遍存在停车场地不够的问题,社会公共停车场奇缺,中心城区车位远不能满足停车需要,车辆无序停放也导致道路拥堵。二是城市交通参与者素质有待提升。驾驶人队伍的不断扩大,少数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司空见惯。三是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不强。中小城市的交通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管理为主的状态,存在科技化水平不高、交通组织不合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就娄底而言,还没有从整个路网的角度做系统性研究和规划来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交通信号灯控制仍大多处于传统模式,实时交通流量调控有待引进。

    四、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一)优化路网结构。一是提高路网密度。在城市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注重完善路网系统,增加次干路和支路的比重,适度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性,同时要通过打通堵头卡口等措施适应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从娄底城区路网来说,现有主干路未成环成网,断头路较多,客观上加剧交通阻塞,需尽快打通主动脉,方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和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优先完善骨架道路网络,预留地块内支路,避免盲目用地对道路资源的侵占和造成交通瓶颈隐患。在旧城改造中,应当打通区域支路,提高支路密度,以疏解交通压力。三是完善过境交通道路网。环线的拉通能将入城的交通流有效的组织,分担城区中心的交通压力。完善内环线连接中心城区各个组团,承载从城市外围功能区的客流、货流,能一定程度减轻城区内客货混流的复杂交通,把过境交通流引出市区,减少对城区交通的干扰,提高出城的便利性; 拉通外环线和高速环,形成三环体系。四是是合理建设人行通道、改造交叉路口。根据道路功能、用地条件、交通量合理选择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保证各股交通流的顺畅。学校附近建设地下人行通道或过街天桥,解决行人过街需求和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交叉路口无序的人流交通同样造成了交通的拥堵,降低了通行速度。五是加大停車场建设力度。静态交通也是整个交通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静态交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交通秩序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城市而言,要全面加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二)优化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组织的合理性与交通拥堵存在紧密关联,对现有道路资源合理挖潜,充分利用,对交通流量、流向应科学组织、规划,力争使道路交通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是当前缓解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一是科学组织交通。在高峰时段容易造成拥堵的路段,可采取高峰时段仅单线直行的措施,限制左转,提高通行效率。对某些通行能力差的路段,通过科学渠化路口路段、组织单向交通、优化信号灯配时、组织掉头交通、完善道路交通语言,不断优化交通组织,缓解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二是要優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全面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公交的便利性、舒适性、准点率,保持公交低廉的乘坐成本。建设完善公交专用道、专用站点等设施使其能够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三是是弱化旧城区集聚型改造。在中小城市旧城中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内,由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定是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娄底目前旧城区的开发模式是“聚”而非“疏”,城市基础设施是定量,而车流、人流量却在不断增量,源头上注定核心区将越来越堵,应当变“聚”为“疏”,尽量保留旧城区原貌,适度开发。四是提高管理效率。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由人力型、经验型向智能型、集约型发展是必然趋势,要尽快做好智慧城市的整体设计,完善并整合现有交通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强化交通指挥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和调度能力;尽快建设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3],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适时快速选择最佳的控制方式,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行效能。

    (三)优化交通秩序

    加大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形成有效合力。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促使驾驶人形成良好的驾车、停车习惯,城市才会走向有序。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从遵守交通规则、改变出行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好宣传引导,使更多人参与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工作中来。二是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对非机动车、摩托车交通违法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增强道路监管疏导力量。对交通秩序混乱、易阻塞路段、车辆乱停乱放较多路段加强巡逻巡查,坚持突出重点与增大时空管控面相结合整治违章停车行为,规范车辆运行秩序。三是重点解决静态交通问题。要坚持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把静态交通管理当作治本措施来抓;要结合人流及车流实际,因地制宜开展路内划线停车收费。

    五、结论

    解决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交通设施的容量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中小城市在用于道路建设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价格高昂的情况下,道路不可能无限制地拓宽,在国家消费升级的经济政策大背景下,汽车进入家庭是挡不住的时代潮流,只有做到“建设”和“管理”并重才是良策:一方面加大城市交通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改进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通过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创造良好的交通“软件设施”,采用“两手抓”的办法才能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实现中小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杰. 高聚集游客群系统安全分析及其动态评估研究[D].华侨大学,2018.

    [2] 杨永强. 中小城市核心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 吴昊.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城市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