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微思政”模式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研究
范文

    王斌毅

    [摘? ? ? ? ?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为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思政”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此,首先阐述“微思政”的内涵及其应用优势,然后分析并探讨“微思政”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创新辅导员话语体系、摆脱传统话语模式束缚、营造和谐的网络话语环境。

    [关? ? 键? ?词]? “微思政”;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4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活跃思想政治教育干工作,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时代感。在此背景下,“微思政”应运而生。“微思政”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平台,以一种更为和谐、便捷、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高校大学生学习需求尤为相符,有十分宽广的应用前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对“微思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把握“微思政”所具备的一系列优势,构建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1]。所以,对“微思政”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展开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微思政”的概述

    “微思政”,指的是在高校网络舆情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以一种更为和谐、平等、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产生的一些诉求、疑惑,提供有效及时的回应、引导,开展科学并具有针对性的积极正面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微思政”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1)形式多样、开放性强。“微思政”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途径,凭借其种类繁多的传播媒介及交互性的传播特征,可有效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微思政”还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开发性特征,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的关系,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短小平快、时效性强。“微思政”是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相较于过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微思政”在传播方式及表达形式方面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微思政”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可迅速将信息资源传输至各個终端,进而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微思政”表达方式简明扼要,由网络空间常用的精练语言取代以往晦涩难懂的理论,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3)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为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关注度,然而传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总是难以得到学生的有效认同,进而造成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微思政”则能够有效弥补以上不足,不仅可有效发挥网络的作用优势,利用合理的平台传播多样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使学生便捷地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进而收获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面临的考验

    (一)面临网络话语碎片传播的考验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通常秉持理性逻辑,紧扣相关教育主题表达科学语言,并通过座谈、会议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播,表现出完整叙事性的特征。而新时期,诸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广应用,使大学生转变成网络话语传播的重要主体,传播内容趋于个性化、自由化以及非理性化,并且传播十分迅速,覆盖面广,表现出碎片式的传播特征。在碎片化网络话语环境中,过去高校辅导员完整叙述性话语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并且还表现出话语形式单一、话语内容更新缓慢等不足。除此之外,如今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碎片式的交流及学习方式,所以,高校辅导员完整叙事性话语传播已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面临网络话语多元交互的考验

    高校辅导员传统话语传播形式表现出单向“灌输”的特征,也就是由辅导员向大学生进行单向传播,在此过程中,辅导员掌握话语阵地权,而大学生只能对辅导员话语进行被动接收。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辅导员与大学生成为地位对等的交流者,网络话语传播由此也表现出多元交互的特征。学生在接收到任何一项信息资源后均可对其进行评论,并且可毫无保留地表达自身的思想状态,以此让学生同时成为信息资源的接收者和传播者,进而造成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去中心化”,而这会使高校辅导员话语传播“单向灌输”的效果不断减弱直至消失,最终丧失网络思想政治话语阵地权。

    (三)面临网络话语反权威性的考验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处在话语中心地位,有绝对话语权。高校辅导员凭借自身学生管理者的身份,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则处在话语弱势地位,只能对辅导员的话语进行被动接收。在新媒体等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繁杂丰富,对大学生话语甄别及认知能力产生极大冲击。更有一些西方国家及社会媒体不断通过网络平台散播不良思潮或不实信息,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发生转变。除此之外,大学生转变成网络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他们有一致的兴趣、爱好,以此对高校网络舆论生态产生极大冲击,也使传统辅导员权威的话语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被质疑、失信情况。

    三、“微思政”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辅导员话语体系

    “微思政”模式下,创新辅导员话语体系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工作切入:(1)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我国教育部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中提到,要规划专职辅导员发展,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3]。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不断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微思政”中,解决学生在新媒体应用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建立起与学生的融洽关系,构建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2)开拓辅导员视野与思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外部各式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开阔自身的视野,加强对“微思政”模式的有效应用。在此期间,提高对大学生信息动态的关注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逐步提高本土思想,引领大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不同视角分析看待世界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度,提高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4]。(3)提高辅导员工作问题意识。“微思政”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学生与“微思政”模式的融洽关系,为学生排忧解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摆脱传统话语模式束缚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可结合时代的发展转变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性、理论性,使得其长期以来一直不为学生所认可。而对高校辅导员而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其开放性、交互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话语环境。为此,高校辅导员要摆脱传统话语模式束缚,接收吸纳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让自身话语传播彰显出时代价值。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对信息资源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而面对繁杂丰富,辅导员必须要利用自身话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营造和谐的网络话语环境

    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与话语环境息息相关。“微思政”模式下,面对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必须提高辅导员及大学生的媒体素养,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网络话语环境。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加强对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做到可娴熟應用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微思政”教育。其次,高校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网络媒体舆情控制及预警能力,有效掌握网络媒体舆论传播特征,可有效掌握舆论传播方向,提升网络舆论传播预判素养。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有效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规则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意识,正确行使自身的网络话语权,在网络平台上不乱发声、不发错声,面对网络舆论热点要保持理性头脑,具有良好的网络信息辨识力,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网络话语失范情况,辅导员应进行科学引导,切忌粗暴干预,实现对和谐网络话语环境的有效营造。

    四、结语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带来了极大冲击,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为适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提出了“微思政”模式,“微思政”模式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高校相关人员必须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微思政”内涵及其优势的有效认识,加强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面临考验的深入分析,创新辅导员话语体系,摆脱传统话语模式束缚,营造和谐的网络话语环境,实现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勇,刚旭,张鹏.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创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11(3):73-75.

    [2]张针铭,刘良模.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9(4):112-115,137.

    [3]滕苏苏.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审视与建构[J].教育评论,2017,7(6):91-94.

    [4]杨中冰.微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重构分析[J].智库时代,2018,149(33):52,57.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