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探究
范文

    赵彦博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利用的图画、声音、色彩等资源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润色和修饰,将之以更为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实施。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情境设置;突破难点;优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358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以师讲生听、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教育变革的需求,将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是教师关注的话题。而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在课堂上的出现无疑给教师指明了道路。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小学阶段的基础和重点课程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无疑能够起到优化教学的良好效果。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弥补并改善传统教学中的种种不足之处,对促进数学教学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现情境设置,注重兴趣激发

    数学本身具有的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对于年龄较小且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从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多样化方式和手段的采用实现学生兴趣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集有趣动画、优美音乐以及立体图像于一体的特征,能够给学生打造多维一体、生动直观的课堂情境,从而逐步减轻并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特征给学生打造适宜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探究心理和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以“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给学生展示具有这两种运动特征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冉冉升起的国旗,缓慢行驶的缆车,转动的风扇、时钟、风车,以及游乐场中常见的娱乐项目如滑梯、旋转木马等等。在熟悉事物以及良好情境的感染下,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说出这些事物运动的时候有何特征,分别属于哪种运动方式,以及具有类似运动方式的事物还有哪些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分析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官体验和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在入情入境的良好氛围中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突破教学难点,培养数学思维

    图像、概念以及公式等内容的讲解是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这些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形成了较大的对比和反差,导致学生很难凭借自身的思维结构和知识水平理解这些知识。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点知识,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多樣化的呈现方式清晰、直观地展示图像的变换、概念的形成或是公式的推导等等,使学生在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中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达到化繁为简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和算法。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一场景列出相应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紧接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竖式计算过程,竖式中第一步乘法的积代表什么,第二步乘法的积又表示什么,而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将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等等,向学生生动地介绍每一步计算的含义,使学生对具体的计算过程以及算理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相比于单纯讲解的教学模式来说,这种直观展示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如此,便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形式,促进自主思考

    传统以照本宣科、灌输式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被禁锢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实现创新教学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自主、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形式展示长方形的长或是宽变长的话,长方形整体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样地,正方形的边长发出缩短或是增加的变化之后,正方形的面积同样是发生变化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影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即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对二者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如此,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巧妙、合理利用,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提升,推动着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实现了数学思维方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经济迅猛发展产物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更为积极、深入地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更多、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借助对信息化手段的巧妙利用给学生打造生动、直观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数学教学也因此而变得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刘居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王智明,钱方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