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研究生教学的启示 |
范文 | 常维 刘凯 【摘 要】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受该理论的启示,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合作学习,通过不同类型学习者的交流碰撞促进学生思考,同时应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式学习。 【关键词】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简介 维果斯基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他虽然与皮亚杰生于同一年,却没有皮亚杰的幸运,英年早逝且其所创理论也未能及时传播。直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与发展问题不断受到关注,维果斯基的思想才随之受到推崇,其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更是被广泛研究和推广运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在维果斯基的时代,当时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存在诸多观点,比如皮亚杰倾向于将教学与发展对立,把认知发展视为儿童本身自然的成长,不太重视社会与教育因素的作用,教学是跟在发展之后的。而以詹姆士和桑代克为代表的第二种观点则与之相反,他们将教学与发展等同起来,认为“教学与发展是同义词,发展即教学”。除此之外还有以考夫卡为代表的第三种观点,试图克服前两者的极端性,将两者调和折中。在对三种观点批评吸收的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复杂,既不是同一的,也不是相互平行的。他特别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因此,他倡导教育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教学促进了发展,教学乃是发展的原动力。 维果斯基根据他自己关于儿童发展的新观点,对当时广泛推行的以智力测验来评定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这种传统心理测量方法虽为大家所接受,但并不合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原理。原因是,此种方法只能测量到儿童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而不能据以推知其全部。”由此维果斯基另寻途径,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理念。维果斯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基于以下观点而提出的:发展是由儿童能够独立地做什么以及儿童在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共同决定的。他认为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是经他人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而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而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最近发展区本身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当中,当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得以实现,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一概念中,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再是静态的“点”,而是一个变动的区域,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 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研究生教学的启示 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产生,从而对目前各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该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诸多学科教学法的探究过程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其影响。在此仅从研究生教学的角度做一简单分析。 “最近发展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交往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授已不再独领风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而合作学习则成为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挑选一定的章节或主题交由小组成员在课上或课下讨论学习。这里应当充分肯定小组学习的优势,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必然能给个人带来思维方式、研究视角的极大拓展。同时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一方面固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经由教师在“最佳教学期”的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将进一步深化,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此外还应当看到,由于个体学习水平的差异,可能造成的消极结果,即出现组内成员努力程度上的差别。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习者或许会存在减少努力程度的侥幸心理,因而为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自我监控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同时作为课程教师也应当加强对小组学习的监督评价,尽量避免单纯以最终的结果判断所有成员的学习效果。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对传统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性,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界定、是否存在边界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不同学生在智力、性别、知识经验上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兼顾不同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上述这些问题,维果斯基的理论并没有向我们提出确切的答案,我认为这也是这一理论的缺憾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2]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 2000(2). [3]曾智,丁家永.维果茨基教学与发展思想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