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范文 | 罗海云 [摘? ? ? ? ? ?要]? 通过对某农村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该中职学校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中职生家长大多为农民,学历偏低、经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各种客观因素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开展;相当一部分农村中职生为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畸形发展;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各种主观因素又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施;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发展现实,家长与子女、学校缺乏有效沟通,阻碍了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关? ? 键? ?词]? 农村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018-02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农村地区中职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长年龄、职业、学历以及经济收入、家庭类型。 2.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期望和人际关系等。 二、调查对象 以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版小程序“问卷星”对该中职学校的全体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基本情况 1.父母学历:严重偏低 从表1看出,本校中职生父母的学历集中于初中及以下,文盲占比父亲22%,母亲34.5%,文盲主要指没有接受过正式学校教育,不识字、不会写字的成年人,这一数字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看来有点意外。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父亲91.5%,母亲94%)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占比非常少(父亲8.5%,母亲6%)。可见,中职生父母的学历严重偏低,低学历意味着文化水平偏低、整体素质不高,这成为影响中职生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父母职业:大多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父亲职业为农民的占84%,进城务工占10%;母亲职业为农民的占89%,进城务工占4.5%。《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在当代社会,职业身份的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区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收入、声望、教育、权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职业的分类与社会分化紧密相关。该中职学校家长大多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从阶层与社会等级的角度看,属于社会“中下层”和“低层”,这直接影响了家庭收入和文化教育资源的占有量。 3.家庭收入:低收入家庭居多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4.5%,1000~3000元的占49%,7000元以上仅占1.5%,低收入家庭居多,整体低于当地平均月收入标准。可见,农村中职学生家庭最主要的经济资本呈明显的劣势,同职业影响社会分层一样,经济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影响了对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 4.留守家庭占比较多 留守家庭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被留在家乡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居生活的家庭。调查显示,本校中职生有过留守经历的占43%,这类学生与父母长期分开而缺少足够的家庭关爱和必要的思想指导,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或畸形发展,使他们在性格、心理、社会交往、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二)家庭教育现状及分析 1.教育观念:自觉更新观念者很少 从表2中可看出,家长经常看教育类书籍的只占8%,有时看的占42%,很少看和完全不看的共占50%。“有时看”一般是填写问卷时的习惯选项,凭多年的了解和观察得知家长自觉学习教育知识、改变教育观念者很少。关于“您教育孩子时最主要依靠什么”的回答中,靠自己个人想法的占30.5%,夫妻共同商量的占55%,参考书刊网络的仅占3.5%。可见,家长并没有自觉学习教育知识的习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2.教育方法陈旧,内容单一 在“您对孩子管教严格吗”的回答中,很严格占28%,比较严格58%,不太严格占12.5%,86%的家长对孩子管教很严格或比较严格。在孩子青春期家长管教过于严格,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叛逆性格。在“您教育孩子时会打孩子吗”的选项中,从来不打占17%,而83%的家长都曾有过打孩子的经历。“目前在教育孩子方面,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的回答中,62%的家长认为缺乏教育方法、教育知识。可见,家长大多受“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影响,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方法上习惯借助“打”这种简单粗暴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希望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这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显然是相悖的。在关于与孩子交流的主题中,占比最多的42.5%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是学习情况,其余依次为“未来打算”23%、“学校生活”16.5%、“家常”13%,可见,最关注智力的发展,轻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3.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发展现实 关于“您对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感觉满意吗?”的回答中,21%的家长选择很满意,中性回答“比较满意”占65%,其余则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在学习、生活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关于“期望孩子获得的最高学历”的回答:希望孩子获得大专学历的占39.5%,本科的占44%,期望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共占9%,这反映了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心态。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与孩子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挫伤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4.家长与子女、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 关于“您是否经常与孩子交流?”的回答中,经常交流者占53%,说明有近一半的家长缺乏与孩子间的有效沟通。本校有92.5%为住校学生,每周回家者占50.5%,有42%两周以上才回家一次;在“回家后做的最多的事是什么?”的回答中,与家人聊天仅占18.5%。可见,农村中职生平时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调查显示,97%的学生使用手机,83.5%的家长买手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便于联系孩子,可见面对面交流谈心少,微信视频联系较多,说明家长与子女间的交流方式已改变。在“您现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的回答中,60.5%选择电话、微信或班级家长群联系,只有4%选择面对面与老师交流,可见家长与学校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该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大多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留守家庭较多,这些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各种主观因素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施;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发展现实,家长与子女、学校缺乏有效沟通,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提升。后续将通过个案访谈,对农村中职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鲁迎春.中職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困境与改进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2]郑素君.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