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化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大力提升学生满意度
范文

    吕亨龙

    [摘 ? ? ? ? ? 要] ?从精品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手段、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任务、学习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提升学生满意度展开分析论述,旨在节约精品课程建设成本,优化精品课程教学环节,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高效机制,促使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 ? ?键 ? 词]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学生满意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88-02

    学生满意度作为一把衡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标尺,提升学生满意度,对提高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精品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设置精品课程时,应该注重以下五个方面:(1)充分考虑课程的作用与性质,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满足专业相关职业领域(岗位)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相关职业技能;(2)理清课程设置的思路和理念,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精品课程设置重点,深入企业市场调研,在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与设计相关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精品课程的开发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特点;(3)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特点,加大建设推广学生满意度较高的精品课程力度,有效保证精品课程的课堂参与度;(4)在设置精品课程时,应充分考虑精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不能脱离社会和工作实际;(5)应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与精品课程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市场竞争力。[1]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能力为核心”“素质为基础”的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在选择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时,尽量选择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在设计精品课程内容时,应以社会和市场对专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基础,不断开发与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关的项目课程,充分体现和突出精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让学生在学习精品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加快课程内容创新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内容的创新力度,挖掘精品课程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和特色,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加快精品课程内容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注重对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积极、合理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2)注重对教育内容的创新,深入企业和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企业信息与技术发展动态,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3)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4)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开发,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度和示范性,加大对精品课程魅力与特色的宣传、推广力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建设高职精品课程教材的力度:(1)在建设精品课程教材时,应该时刻秉持“职业能力为核心”“素质能力为基础”的方式教育原则,既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充足的理论化基础知识,又保证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2)在编写、审定精品课程教材时,高职院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專家、技术人员等参与,并将行业企业的新信息、新技术、新理论、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编入教材,从而有效确保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科学性;(3)高职院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加强与主讲教师的沟通交流,共同进行校本教材编写;(4)在建设精品课程教材时,应该将与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考试内容添加到教材内容中,从而帮助学生满足知识和就业的双重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对精品课程教材的满意程度。

    三、教育教学手段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专业需求、教学实际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特色等相符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精品课程满意度。[3]高职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四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1)工学交替。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通过应用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2)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和巩固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3)项目导向。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双向整合课程与项目,从而实现项目课程化和课程项目化,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4)实习地点与课堂一体化。该种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情景教学,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高职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类型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保证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并时刻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教学做合一”“以人为本”等的教育理念,在开展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建立虚拟车间、虚拟企业、虚拟社会等虚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观察生产流程以及相关专业操作技术,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精品课程教育效果和质量。[4]

    四、教学队伍建设

    (一)完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结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一般有职称、年龄、学缘、专兼教师比例、“双师”等结构,要求“双师”结构和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扎实,能够完成相关实践教学任务、目标、课程教学任务等。精品课程师资队伍要求其职业资格、职称、年龄结构和学缘等结构具有一定合理性,精品课程组成员的各年龄阶段分布合理,所从事专业、毕业院校与精品课程的性质相匹配,具有与精品课程性质相关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稳定、长远发展。

    (二)提升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力

    就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展现状来看,有很多学生对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持不满意态度,因此,加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对自身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1)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2)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趣味性;(3)积极参与或承担教改和教育研究项目,学习和研究高职教育前沿問题;(4)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和爱护。

    五、实践教学任务

    (一)建设与利用校内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建设、完善校内实训条件。首先,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专业就业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引入资金,不断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使实训基地的设施更加完善。再者,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合理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人才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基地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学监管,严格考核校内实训结果,激发学生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和价值。

    (二)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选择生产效益好、经营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社会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在企业内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该共同管理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安全、技能培训等工作,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工作经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还应该统筹规划校内外实训基地,合理划分好各自的关系,突出各自的功能性,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实训内容。[6]

    六、学习效果评价

    对学生而言,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就能直接反映对该门课程的满意程度。而影响学生满意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学生本身的内部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2)受环境影响的外部因素,如社会环境、同学关系、培训环境、教师教学方法等。高职院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职教育的概念、特色、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高职院校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加大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总而言之,加大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课程满意度、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给予精品课程建设充分的重视,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手段、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任务、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高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培培.精品课程资源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旬刊,2017(10):46-47.

    [2]李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2):89-90,102.

    [3]李微.高职院校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1):131-132.

    [4]王卫华.网络教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4).

    [5]朱秉裙.浅析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2):47-48.

    [6]杨翠明,张亮.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3).

    编辑 冯永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