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淡薄虽师古 纵横得意新 |
范文 | 王彩云++胡勇 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写作,享受写作?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坚守传承与创新的原则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模仿,多积累,多练笔,多做专题训练,唯有这样勤奋不已,学生在写作方面方能登堂入室,渐入佳境。 一、名篇佳作多模仿 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其文章架构,其语意题旨,其语法用词都是引导学生模仿写作的绝妙好文。试举几例如下: ①原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倒装) 练习句:透过淡淡的花香看你。 ——看你,透过淡淡的花香。 ②原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揣摩这句话的写作手法,将“茶杯放在桌子上”换成文学性更强的句子) 练习句:茶杯在桌子上沉默(沉默是桌上的茶杯) 一般在文本讲授后,我会结合“研讨与练习”,精心设计练习题,主要围绕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展开。如: ①写一篇解说词,介绍毛泽东或者徐志摩,字数50字左右。(可借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②请将《再别康桥》一诗中的第二段扩展成一段有文采有意境的文字。(80 字左右) ③短信祝福赠母亲。(40字左右) 语文课本是一座知识宝库,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名篇佳作多模仿,丰富素材多积累,语言表达多训练,创新思维多激发,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心存感动便作文 作文训练应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教师要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多写随笔,及时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心存感动便作文。 我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写随笔。让学生用心灵去贴近生活,及时捕捉触动自己心灵的一时念想。哪怕是三两句的奇思妙语,一小段的内心独白,亦或是看完一本书一集电视节目后的感动与震撼,都可以马上记下来,字数不限,形式自由。 我要求学生形式多样地写周记。可以写一二百字的小片断,可以写四五百字的准作文;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总结也行,反思亦可,题目自拟。现辑录学生的部分周记题目如下:《窗外有棵桂花树》、《风吹响一树叶子》、《明堂山春色》、《墙角的那朵野花》和《秋游归来话司空》等。我鼓励学生,能及时记下心中的感动,就是写好作文的良好开端。 三、广泛阅读多积累 我建议学生阅读、摘抄和练帖。部分中学生的作文,缺乏深度缺乏思想,大话连篇,空洞无物,书写潦草,错别字连天。究其原因,就是阅读不足,积累太少,轻视练帖。 我建议我的学生,要抽出时间阅读。我鼓励学生“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我鼓励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古文名篇,在心中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做一个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人。我鼓励学生多读科普文章,“像读小说一样读科普,像看自己一样看人生”,善于用理性和科学看待社会、生活与人生,做一个有现代科学素养的人。我鼓励学生多读名人传记,汲取伟人智慧,塑造高尚人格,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我建议我的学生,要养成摘抄习惯。一些有思想有品位能启迪智慧的好文章,如果不能及时抄下来,时间长了,就淡忘了,只能留下遗珠之憾了。比如“成语新解”之类的材料,抄下来加以整理,能很好地激发灵感和创新思维。一些优秀的学生,三年来通过广泛阅读、摘抄积累,厚厚的几个精美的摘抄本,都写满了数百万字迹工整的文字,翻阅起来,赏心悦目,亦颇有成就感,其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这种变化,如春苗之起,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四、专题训练须加强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作文彰显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注重写作对学生自己的作用。透视近几年安徽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洞察社会,感悟人生,亲近自然,有感而写,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一定深度和品味的高质量作文。 要达到以上目的,科学备考很关键,专题训练须加强。科学备考,要精心选择话题进行专题写作。有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认为专题写作就是一种将“生米”(素材)下锅煮成“熟饭”(文章)的活动。这种专题训练,有别于以往的写作,他有时间限制,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话题,搜集写作素材,构思写作提纲,组织流畅的语言,写出观点鲜明,论据确凿的一篇习作。 依据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反馈的信息,富有人文性、富有文化内涵的作文总是特别容易受评卷老师青睐。 我在备考今年中考作文时,设计了这样两个话题。第一个是“唐风唐韵”,在这个总话题下,我提供了一组题目:①桃花桃花满天飞;②唐装红,唐装艳;③烟花三月读唐诗;④我想去长安;⑤辋川尚静;⑥千古王勃。第二个是“在宋朝的天空下”,在这个总话题下,我也提供了一组题目:①唐诗过后是宋词;②有一种美丽叫感伤;③宋词真美;④永远的苏轼;⑤精致的宋诗;⑥宋朝的心情。 以上两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既能充分展示写作才能,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真正做到自由写作、个性化写作。 总之,墨守成规不可取,适度创新有传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研究中考作文命题新动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睿智,让学生喜爱作文,快乐作文,在作文中展示读书人的梦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岳西县思源实验学校;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