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CT及MR的影像分析
范文

    邵龙 匡秀荣

    

    

    

    【摘 要】目的:分析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CT及MR的影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X射线CT及MR影像分析,判断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影像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结果:X线CT及MR的影像检查都可以比较良好的反应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症状,三组在股骨头骨质信号、髋臼骨质信号检测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CT检查方法可对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斜轴位角度进行准确的检测,MR检测方法可对股骨头骨质信号、髋臼骨折信号进行有效检测。

    【关键词】股骨髋臼撞击症;X射线;CT及MR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前言: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外伤、老化等因素造成,但是诊断率较低,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患者在青年时期股骨髋臼就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现象,但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传统的有创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的伤害较为严重,患者的诊断依从性较差。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开展的X线CT及MR的影像分析,对于股骨髋臼撞击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探讨,从而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按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65-72岁,平均年龄(66.54±3.4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65-72岁,平均年龄(66.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x射线检测,对比患者的cd角、shape角、头臼指数和净干角四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进行Ct检测:采用美国RTU公司生产的VCD-600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对患者进行正位、侧方位的检查,采用D87水平检查模板对股骨头、髋臼进行增厚,扫描层厚层距均为0.628mmm,螺距0.224:1

    MR影像检测: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核磁共振成像仪,应用56-H90方法,对患者股骨头、髋臼部位进行水平增强扫描,角度为30度,矩阵为512*5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头臼指数、斜轴角、普通轴位角、髋臼骨质、股骨头骨质、关节积液等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CE角、SHARP角与对照组患者诊断情况相近,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诊断清晰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解剖学的不断发展,股骨髋臼撞击症发现概率不断提高。股骨髋臼与股骨头颈交接处,由于日常活动的频繁转动,可能会出现关节炎症状,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髋关节的形态异常理论也进行了深化研究。只有通过早期的检查以及良好的控制治疗,消除潜在的撞击因素,才能改变骨关节的最终形态,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以及恶化。

    从目前的医学临床研究可以看出,股骨髋臼撞击症主要分为CAM型和Pincer型。两种形态的股骨髋臼撞击症发病机理不同,发病形态也不同,CAM型的股骨髋臼撞击症主要源于股骨状态的异常交界,临床表现主要为股骨交颈處直径增大,头颈移动的凹陷区域逐渐消失,消失区域可增大到40%以上。而Pincer型的股骨髋臼撞击症主要是属于慢性损伤髋臼撞击发病机理,主要包含边缘区域变白,白臼覆盖过度等现象,覆盖程度可超过80%[1]。股骨髋臼撞击症属于一种慢性创伤,从患者的中年临床分析当中就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病变。但是病情比较漫长,直到老年期才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应,大部分的患者没有经过明显的外伤史,或者仅有比较轻微的外伤史。从临床数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小于45岁股骨髋臼撞击症的患者占比已经超过半数,但是这些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间歇发病症状,如果不经过准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患者的疾病情况就会被忽略,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明显时才会被患者所重视,但此时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或手术治疗方法风险较高,疼痛等级严重,已经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采用的X线CT及MR的影像分析,可以对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斜轴位角度、异常信号进行有限的分析,并且通过MR诊断方式可对髋臼骨折异常信号进行有效判断[2]。

    综上所述,Ct及MR影像分析方法可对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异常信号进行及时的反应,尤其是对宽关节面、软骨、髋臼骨质、股骨头骨质、关节积液等现象进行及早的发现与分析,在患者比较年轻时就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缩短治疗的时间,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潘廷明,王雪松,张晋.关节囊缝合与否对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临床效果的影响[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4(04):200-204+218.

    刘松国,于秀英,何勇.MRI单髋关节检查法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03):187-188+1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