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初探
范文

    曾海娟 张学军

    摘要:劳动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包括通过劳动的教育、关于劳动的教育和为了劳动的教育三层内涵。思政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素材,在课堂中塑造观念,在实践中培养技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教学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中阶段,在思政课中开展劳动教育必要且可行。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一)通过劳动的教育

    “通过劳动的教育”强调劳动教育的途径,提倡在劳动中育德、启智、强体、审美,实现“五育并举”。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体验。

    (二)关于劳动的教育

    “关于劳动的教育”强调劳动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深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一言以蔽之,即劳动精神、劳动素养的教育。

    (三)为了劳动的教育

    “为了劳动的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目标,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知识,养成劳动习惯,塑造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为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中坚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奠基。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意义深远。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从德育功能看,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从智育功能看,劳动教育可以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将平凡的劳动同创造性劳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生产的智力水平。从体育功能看,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体能,实现强身健体的教育目标。从美育功能看,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追求幸福、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从“劳动光荣”到“劳动幸福”的观念转变,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认识到劳动者最光荣,自觉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必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是一种创造”。人的创新、创造从来不是一夜生成的,而是在持续的劳动实践中逐渐浸润、萌生的。人类不断地在劳动中实现创新与创造,在劳动中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促使人类更愿意劳动。劳动教育通过传授劳动知识,传递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从劳动心理和劳动技能上为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三、思政课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

    (一)在教材中挖掘素材

    首先,思政教材中有大量的有关劳动制度、劳动與就业、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价值观的显性知识。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中,关于探究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的阐述,离不开生产劳动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必修2第四课第一框题《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关于按劳分配这一分配制度的论述,必然涉及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以及对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的渗透。

    其次,思政教材中还有很多隐性目标要求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我国三项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体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是劳动制度的基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体现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体系中有关职业平等、培养劳动素养等相关知识对学生形成劳动教育的认同也有所助益。在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价值与价值观中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精神文化的滋养都是高中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提炼出来并浸润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在课堂中塑造观念

    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要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塑造学生的观念。

    例如,在教学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一框题《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我们设计了“如何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这一议题,希望通过榜样示范的主题活动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同龄人的榜样示范能够引领学生见贤思齐。为此,我们策划了评选“感动学校”优秀毕业生活动,请在校学生为优秀毕业生撰写颁奖词并为他们颁奖;邀请劳模校友进校园做讲座、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光荣,要尊重劳动者的道理。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思政课活动型课程的特点,设计“走近不同职业的优秀人物”体验活动。例如,在教学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一时,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接纳并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献身劳动的品质,我们以中国美术馆馆长、国际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教授吴为山先生为对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拍摄吴教授日常工作过程的微视频,体验吴教授热爱艺术、精于技艺,不断提升,实现劳动价值的艺术人生。通过与不同职业的佼佼者的深度接触,感受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素养,学生逐渐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从而主动树立劳动自立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三)在实践中培养技能

    在思政课中开展劳动教育,还可以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思想引领、实践体验、有机融入和适当适度等原则。

    在教学必修4第六课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为了实现“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寒暑假的活动作业中,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或者陪伴家中老人,向长辈学习并实践买菜烧饭和清理清洁等家务劳动。学生在陪伴老人们的过程中,了解他们过去的职业经历并将他们的职业特点、工作特点等记录下来,形成有关劳动的口述历史。学生在劳动的辛劳中感知乐趣,同时增强了独立生活能力。这样的劳动实践,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间接职业体验,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元素,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资助课题“思想政治课中高中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编号:2019JK13-ZA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

    [2] 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5).

    [3] 曾海娟,张学军.职业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生活教育,201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