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 |
范文 | 凌新文 摘? 要:新形势下的民族精神具有新的时代价值与时代内涵,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应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民族精神是支持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是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精神力量,夯实精神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民族精神;团结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015-04 Abstract: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new situation has new value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tim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he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force that supports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nhanc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enhances national cohes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Under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must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must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piritual power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consolidate the spiritual foundation. Keywords: new situation; national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unity and struggle; diligence and courage; self-improvement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综合国力、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中发展与形成的,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思维观、道德观和精神观,也是支撑一个民族的长期发展下去的精神力量。新形势下的我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这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意志、激发民族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1]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要在先辈们的基础上不懈努力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不仅充满朝气,而且具备创新思维,是敢于拼搏与创造的一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精神是督促大学生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其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民族精神的培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与信念,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要秉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态度,將大学生具有的创新、奋斗的精神发扬出来,通过与时俱进的思想、激昂向上的热情、敢为天下的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让当代大学生坚守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期,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开放,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也使西方意识文化不断地进入我国,妄想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时期是青年迈进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对是非判断上容易出现错误,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近年来,大学生开始崇尚西方节日,比如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信奉西方国家推崇的“普世价值”“普世文化”等。在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渗透,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务必抓好大学生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上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去坚决抵抗错误以及腐朽的思想。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大学生捍卫民族尊严的自觉性,坚定与社会主义敌人做斗争的决心,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动力 民族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建设祖国的能力固然重要,也要具备建设祖国的德行,要有丰富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去引领前行的脚步。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将民族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在无形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传统文化,有选择有借鉴地去吸收外来文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性格的精华所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即将步入社会,仍然处于学习的阶段,在校期间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修养培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可以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推进民族自信的增强。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文化多元化模糊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 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能够长期发展的保证,大学生要想树立坚定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对中华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有清晰的认知。如今的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大多来自教科书中条条框框的理论,并没有将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对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其实知之甚少。并且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对于大学生这种对新思潮极其敏感的群体而言,虽然各种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是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影响,使正在成长中的他们更加困惑与混乱,使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知不到位,觉得民族精神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一些大学生推崇西方的节日和习俗,很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他们对西方文化肆意的接受与推崇无疑会在无形中削弱对中国传统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与认同,长此以往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干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自然形成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不良的思想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自然形成。比如,功利主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自我构建,使得有些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影响着大学生民族精神中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济全球化让世界联系到了一起,有些学生认为世界早已远离了战争,那些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了,这对他们的精神追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全球市场中会出现恶性的竞争,大学生在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够正确与理性看待,极有可能对他们的道德观的建立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很多大学生未能坚定中华民族精神的信念,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味的追寻,脱离中国国情、脱离传统文化,在西方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的影响下弱化了民族自尊与自信,威胁到传统民族精神的发展空间,国家主权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遭到冲击,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造成不小的影响。 (三)社会思潮复杂化动摇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 信心 社会思潮复杂化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诸多不同理论基础、不同价值取向、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趋势,这思潮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我国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显著,在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催生了各种社会思潮,比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等思潮;中国旧社会中的愚昧迷信、保守主义思潮等;市场经济发展下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复杂的社会思潮随着手机、电视互联网的普及获得了更多快捷的传播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思潮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在社会上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导致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社会思潮的复杂化给高校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阻力,高校为了追求学术利益忽视大学生精神的培养,社会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道德底线。普通家庭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为前途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这种内心的失落感会淡化他们对国家的认同,甚至对中华民族精神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不良的社会思潮淡化了民族精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淡化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应当具备的价值,最终导致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 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复杂社会思潮的共同影响下,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是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关键,是迎接各种挑战的力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要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相符合,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新形勢下如何寻找有效的措施去加强大学生民族思想的培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以理论学习为主导,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核心地位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培育工作中要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导。高校教师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要引导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外,还应该时时关注时局,倾听民意,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站位正确、站位更高。要在教育中加强对中户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宣传,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导,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主导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以当下社会实际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信念、坚定正确的方向,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在多元文化融合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正确的思想与方式去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将优秀文化中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发扬出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时,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摆在思想政治教学的首要位置,在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始终贯彻到底,这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正确性和方向性的保证,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时代相融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助于当今的民族精神融入社会,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繁荣发展,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现实的价值。当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榜样教育等融入到民族精神的培育中,使民族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可以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榜样的力量利用优秀正面人物将优秀的更深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传递到大学生的心中。 (二)以历史教育为重点,加深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形势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历史的时代表达,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与奋斗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与时代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来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要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以历史教育为重点。党史国史学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要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来教育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一,还原历史真相,历史教育最为重要的是“真实性”,只有了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真实的奋斗历史才能够反映出真正的中华民族,才能够使大学生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认同民族精神的意义。第二,创新历史教育的形式。近些年来,以《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军人题材拍摄的影片,通过电影的艺术再加工方式,将军人的使命、军队的责任、爱国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其中,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也通过独特的视角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文物潮”,通过文物的前世今生传递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工匠精神”。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在中国历史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视,理论教学的目的最终是通过实践表达出来,在实践中通过外化的行动让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 (三)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丰富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依然是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影响大学对民族精神的需求,这也是在当今多极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要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个,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凸显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到了要建设具有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意见》中提到“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将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教会大学生正确辨别国内外形势的演变,抵御多元社会政治思潮中具有的不利因素,将校园文化对价值观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成立诗歌朗诵、刺绣艺术、红色文化等社团为学生丰富精神需求提供有力的场所;举办校园文化节、建设校园文化广播站、加强校园文化橱窗建设、建立校园文化公众号等,都是丰富大学内在精神需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点,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时代发展为引领,激发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意识 毛泽东同志曾说: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3]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指明: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传感器,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时代的发展作为引领,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源于历史,更要立足于当下。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道德与思想的进步。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高校要加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将思政小课堂与大社会时政紧密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民族精神的实践领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培育民族精神。比如学习抗击新冠疫情肺炎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就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好契机,部队官兵服从命令的精神、抗争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舍身救人的精神、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家国情怀,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培养团结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激发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意识。用榜样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个人品格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与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依照榜样的行为来约束自己。通过这些内容去丰富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加全面,才能够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创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环境。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使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在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民族精神具有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的各类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感染和洗礼,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EB/OL]. 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207.html?d=123,20 17-10-18.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guoqing.china.com.cn/xijinping/2018-12/18/content_742886 97.html,2018-12-1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N].人民日报,2019-03-19(1). [5]习近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321/c64094-298795 44.html,2018-03-20. [6]宁舒,张军生.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及优化[J].文教資料,2020(03):121-122+136. [7]唐璇.新形势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3. [8]吴波.论新时代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J].南方论刊,2020(04):80-81. [9]廖群峰,唐华山.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51-52. [10]赵彦璞.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