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间离效果”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
范文 | 唐中兴 摘 要:思想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把控整个思想教育过程;教师可借鉴戏剧美学中角色塑造的“间离效果”来调节教师在学生工作中的情绪,以合理的“陌生化”理性态度来处理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关键词:间离效果; 师生关系;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169-001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教师与青年学生是多重角色的关系,亦师亦友,甚至在大学特定阶段充当了临时学生“家长”的角色。思想教育类教师多以情感交流的方式来教育并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信赖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不安、焦虑等负面的内心世界展示给教师。在学生困惑时,教师的职业角色就是人生导师,通过以心交心的沟通方式来解除学生的疑惑;在学生不安时,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学校的“家长”,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能在校安心学习;而当学生心理焦虑时,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心灵导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适度的引导让学生走出阴霾、解除焦虑、避免抑郁。而这些多重角色的变化也是思想教育类教师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的重要来源之一。當思想教育类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时,往往很大一部分“心理垃圾”会迁移到教师身上,而当教师面临工作压力高、工作强度高、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时,那些学生转移给教师的“心理垃圾”很可能成为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爆发的“诱因”。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思想教育类教师可以借鉴戏剧美学中角色塑造的“间离效果”来调节并指导日常的学生工作。“间离效果”原指一种舞台表现方法,是叙述体戏剧运用的一种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从中世纪民间戏剧和梅兰芳的戏曲角色表演中发现并加以发展而来的表演体系。这种表现方法的意义在于: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强调“张的空间”,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才能从“惯性观赏”中“间离”出来,这样的反差不会产生一种因为太熟悉的东西使人丧失了思维扩张力,能调动角色的主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思考。在布莱希特看来,传统“体验型”的戏剧形式突出了角色的“动之以情”,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处于一种半丧失判断能力的状态,从而无法更客观的去演绎角色。 在戏剧美学中,我们将这种“间离效果”限定在“剧场幻觉”的对立面,避免演员与角色的感情同化;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把控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以一种合理的“陌生化”理性态度来处教育者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借鉴这种理论体系,让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动情”,更要让学生“晓理”。思想教育类教师可以从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工作的“间离指导”。 1.教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间离指导”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扩招后,在校生规模扩大,其生活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学习适应性问题、大学环境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并不可避免的。思想教育类教师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去适应大学生活,用“间离效果”中陌生化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大学生活中的问题,用戏剧的“跳进跳出”的理论,既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又站在学校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还要从教育工作者的更高层面去思考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最客观最切合实际的方式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间离指导” 在大学思想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类教师经常会面对心理问题学生;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初期筛查,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干预,给予他们细心的照料,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同时,教师要视其严重程度,对接学校心理咨询部门,根据评估意见及风险等级开展跟踪咨询和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心理问题学生发生不确定风险的承担者,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参与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一边承受学生转移给教师的“心理垃圾”,还要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有前期预判。此时,教师很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障碍中,其心理压抑程度对自身开展教育工作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合理的“陌生化”态度来处理与心理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又不能被学生的情绪带入负面心理暗示中,要保持一定客观的距离去分析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理性地向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反映问题,在学生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教师对大学生突发情况中的“间离指导”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由偶发性因素引起,并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校园常见的突发事件多为学生间的打架斗殴等肢体冲突,教师在应对此类型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要把握好对当事人教育的尺度,用“间离效果”去客观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过于主观的陷入到某一方当事人的事件陈述中去开展批评教育工作,要尽可能避免与当事学生之间有过多的情感同化,要以理性的思维去了解双方当事人在突发事件中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给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麦克尼尔.课程:教师的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史富春.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谈话中“离间效果”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