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应对课堂中低效小组合作之我见
范文

    付姣姣

    摘 要: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新课改极为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而小组讨论刚好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扩展自己的认知,还将学会参与、倾听、笔录、尊重他人。但是,与这种美好愿望伴随而来的却常常是小组合作讨论运用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课改而讨论。

    关键词:小组合作讨论;误区;应对策略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由此可见学会合作,善于交往,是少年儿童进入现代社会的“入场券”。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学习的活动。在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协调,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下面,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应对策略这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讨论存在的误区

    1.讨论内容偏离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远离教师的要求,偏离主题中心,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成效。如:在讲授《检阅》一文时,学生讨论博莱克因为拄拐拒绝儿童队员的提议,坚决不参加检阅仪式;《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中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该不该受到画家的表扬等等,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

    2.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分工不具体,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其他人永远是听众。因此,组内除了小组长之外还应有笔录员、展示讲解员、主副发言人等。

    3.形式单一乏味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要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会凑一起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教师分小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师预想的设计内容,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这种单一的“聚会模式”学生早已厭倦了。

    4.教师成了旁观者

    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做什么呢?不是等待和观望,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要特别留意培养他们的讨论方法。由于年龄段的特点,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如何倾听。

    二、低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1.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一些外在环境,用以强化小组内部的合作意识是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可以将传统“插秧式座次”改成“方阵式座次”。只有学生之间坐得近了,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

    2.小组成员优化分工

    学习小组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优化分工是尤为重要的环节。

    (1)按学习小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

    在学习小组内设学习小组长、检查员、汇报员、记录员各一名。学习小组长在开始时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轮流担任;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学习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2)按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

    每个小组根据学科学习任务与自身特长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或专业学科组长。

    3.选择时机有效交流

    合作交流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通常一节课中合作一两次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自然而然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4.激发合作动机与愿望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合作意识薄弱,个人好胜心强,外部奖励对小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竞争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小组内的凝聚力。

    5.教师参与指导“点石成金”

    小组讨论前,要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向他们提出小组讨论的时间。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注意不要给学生以“黄金”,而是教会他们“点金术”。

    6.重视合作学习讨论效果

    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几个能力不错的孩子身上。教师要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好学生讲,其他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在小组合作练习时,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讲解,让全班同学质疑再讲授,最后板书自己的答案。教师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效果之一,可以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合作状况、合作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研究离不开实践,科研离不开学生。虽然已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年半的实践与研究,但进一步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优势、创新特点和价值内涵,可以让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让小组合作深入课堂扎根发芽。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仍“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廖必根.构建师生互动合作 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J].思想政治教学,2007.

    编辑 刘瑞彬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