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理念下流行音乐融入中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林力平 【摘 要】流行音乐一直以来都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也一直以来是备受争论的话题。作为一名基层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對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纠结耳闻目睹,我认为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势在必行,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入中学生的音乐课堂,已然是音乐教育中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我就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流行音乐;音乐课堂 一、兴趣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必要前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感兴趣这一趋势提醒我们音乐教师——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势在必行。 2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耳闻目睹过多场的校园文娱演出,在这些演出中有教师亲自编排的节目,也有由学生自发编排的节目。在我的记忆里,学生自发编排的节目有80%是属于流行通俗风格的。这充分说明了青少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也说明了流行音乐进课堂必要性。 音乐新课改的教育家们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在现在的中学音乐教材里也已经编入了部分流行歌曲,但有些题材比较陈旧,作为音乐教师,我觉得我们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我们应成为音乐资源的筛选者和学生音乐生活学习的指导者。 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善于疏导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从教育规律来看,对于青少年学生喜欢的东西不能一味用“压”来使其信服,而是应该用“引导”的方式来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 按照新一轮课改要求,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等三方面。 何所谓“人文性”?音乐新课标中解释,“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作为新时代发展产物的流行音乐是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脉络之一,它代表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具有它的人文性意义,我们不应该把它一刀切。 从“审美性”方面来看,选择健康的、优美的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符合新课标“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部分流行音乐的学习,一样能够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的意图。 从“实践性”方面来看,通过部分流行音乐的学习,的确极大激发了广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有助于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优秀的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充分的美学特征,是我们音乐欣赏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有些流行音乐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学科综合。 1.根据我国古代著名诗词创作的作品,如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基础上创作的《但愿人长久》及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基础上创作的《月满西楼》。2.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曲或插曲,如《渴望》、《美丽的神话》。3.表现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古老传说作品,如《白狐》、《五百年的情缘》。这些通俗歌曲不但曲调深情、优美而且极具“生命力”,有些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至今仍为大众所喜欢。优秀的流行音乐有一种真实美,让人听了之后,有一种亲切感。学生在欣赏、歌唱它们的时候会有一种觉得这首歌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有一种针对性的认同感,正是这种认同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 四、客观地看待与欣赏流行音乐,认真做好作品的筛选工作 我们应客观看待音乐,做到不偏激不片面。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各有不同,对流行音乐过于偏爱或是轻视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地看待流行音乐。有部分流行音乐不够严谨,艺术价值不高,只是昙花一现,个别作品更是庸俗。只有少部分流行音乐能够接受时间的考验、艺术的要求而成为经典作品。 时尚易懂的优秀代表作是时代的产物,能使听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拥有被大众接受的可能性、理解性,我们在选择流行音乐进行教学时应多选择这类作品。如韩红的歌曲《天亮了》,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有感而写的,表达了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并了解这首作品的创造背景及内涵时,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多数学生都被深深打动了,包括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是一脸的凝重,深藏在人们心里一种最深最真诚的人性真情霎时被触发了。 中学教育面对的是13―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至关重要的几年。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前必须严格把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要控制在一定程度,要精心挑选出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品行养成的作品,注意做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中学音乐课引入流行音乐是切实可行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只要注意在传统音乐及流行音乐之间找好平衡点,那么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