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 |
范文 | 周敏飞 【摘 要】草稿纸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草稿纸的重要性,视宝如草。笔者从“学生使用草稿本的误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的策略”、“学生使用草稿纸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浅谈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用具;使用策略 日本教育学家多湖辉说过:“草稿纸是思想过程的履历表。”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草稿纸并没有那么重要,能不用则不用,即使用了,也使用不当。教师应首先重视草稿纸,提倡草稿纸的使用。小学生在使用草稿纸上存在什么误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使用草稿纸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使用草稿纸的误区 小学生由于不同的原因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会出现很多使用草稿纸的误区。 1. 预习阶段 小学生通过“看”、“圈”、“想”来初步完成预习,很少做到“找”和“记”。在预习过程中,小学生最多把草稿纸当作运算的辅助工具,草稿纸只是为计算提供运算空间,并没有在草稿纸上体现学生分析的过程,更何况在预习阶段通过“打草稿”进行分析、思考。 2. 上课阶段 根据观察,很多学生只是凭课上教师讲解的方法用套路解题,并没有深入了解题意。需要复杂的计算时,一次性完成,很少进行验证检查,就算进行验算,大多也看不清楚。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使用草稿纸之后,直接把草稿纸当作废纸丢掉,极少数学生会把草稿纸保存下来,而把草稿纸整理成册并保存,一段时间之后翻看的更是没有一个。 3. 课后作业 解决困难问题一般有两种:随意填答、冥思苦想;不管题意如何,仅凭自己对题目的第一印象开始解答,答对正好,如果答错会有家长或者辅导老师指出,再由学生订正或者直接由家长或辅导老师指出应如何改正。对于那些稍难一些的题目学生则如“老僧坐禅”,一动不动。 4. 考试阶段 小学生不打草稿者居多,即使做了也是应了一个“草”字,即書写潦草和布局凌乱。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使用草稿纸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是“中心开花”,从中间开始,向四周发散地进行打草稿。也有“打游击”的,东写一点,西画一点,看到中间还有一片空白,就在中间填涂一些,甚至有的考完后想寻找自己的运算过程时便发现根本找不到了,以至于要花费时间重新进行计算。仔细观察草稿纸,笔者发现在学生的草稿纸上都是计算的内容,很少有学生会去把分析题目实质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图形、辅助线等罗列或书写在草稿纸上。 综上所述,小学生使用草稿纸可以用“尽量不打草稿”来概括,这就造成学生丢三落四的毛病;随意“打草稿”,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不留草稿纸,忽视了草稿纸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的策略 对于学生如何规范使用草稿纸,笔者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引导。 1. 制定规范的草稿本 草稿纸并不是和以往一样的一张白纸。 首先,草稿纸要装订成册。以往的草稿纸都是单页的,开放式的,今天能够翻出草稿纸,明天可能就找不到了,或是当课堂教学要用到草稿纸时,再在书包中翻找,课堂瞬间即乱又浪费时间。 其次,草稿纸开头有知识区。 第三,草稿纸分为左右两个区域。最后留有评价区域,以供家长或教师评价。 2. 加强对“打草稿”方法的指导 首先,学生在知识区中书写当天的重难点内容或者易错内容,加强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能够从知识区中直接找到,以避免在同一问题上出现重复错误。 其次,在草稿纸上写上作业内容,比如某某作业某页某题,方便以后反思、检查以及教师的跟进指导。强调书写必须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字迹端正,以备查阅。针对学生“打草稿”随意性强的特点,既能够让学生规范“打草稿”的顺序,又能把题目和草稿对应起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思考和计算。 第三,草稿本的左侧为练习区,右侧为草稿区。要求学生将练习和草稿一一对应。以往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常常是需要草稿纸时去找草稿纸,不需要时再把草稿纸放回去。“拿”的过程有可能打断学生对题目的思考,在对题目进行了解后考虑到某题需要使用草稿纸,拿了草稿纸之后又要思考哪些内容需要打草稿。“放”的过程浪费时间。左为练习区,针对题目阅读好之后的思考练习,右为草稿区,针对需要使用草稿进行计算、填涂、罗列时,可以直接进行“打草稿”活动。对于后期教师检查时也可以一目了然,知晓学生的思维过程。 总的来说,在使用草稿时也是要分区域进行的。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能够发现在思考过程中的不足和遗漏之处。 3. 引导学生养成爱“打草稿”的习惯 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长期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和指正,所以对学生“打草稿”进行检查和评比必不可少。 每日一查(家长或辅导教师查)。根据当天的作业对草稿应用情况展开检查,对每天的草稿应用情况进行监控,家长可以在评价栏中写上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拿回学校后,教师进行了解反馈。 每周一结(教师总结)。每周一早上上交一次草稿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结。同时在课上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给予五角星奖励(五角星为每月及期末评优评先依据之一),再私下与表现欠佳的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做得更好。 每月一评(班级展评)。每月之星不仅展示个人生活照片展示优秀的、有创意的草稿。 每期一奖(期末评奖)。对一学期学生使用草稿本情况进行表扬奖励。如对进步比较大和一直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使用草稿纸之后的效果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虽然都说敢于尝试是通往成功的一把钥匙,但是现实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笔者虽然发现了学生的一点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1. 使用草稿后的变化 首先,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作业,学生的答题速度比以往要快上很多,尤其是在平时作业拖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正确率。在草稿纸上书写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学生不会作答,而是学生不想去思考题目的信息。这对原来对题目的对错表现得无关紧要的学生体现得尤为明显。 最后,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眼看不穿的题目,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以往的干瞪眼。这为以后的学习找到了一条道路或策略。 2. 使用草稿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可以硬性要求有草稿本,不能硬性要求“打草稿”。对于学生是否使用草稿纸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如题目简单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得出答案的,或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部分头脑较灵活的学生就不需要打草稿也能准确进行计算的,就没必要要求他们打草稿。 其次,草稿纸的使用不能因为其身份而随意书写。合理利用草稿纸,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最后,保留使用后的草稿本。观察自己在学习中的点滴,感受学习带来的变化及成就感。 看似小小的草稿本,不因它小而不重视,不因它名中带“草”而“草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善用草稿本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有条理,更加清晰。它能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历从拿到题目时的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到通过“打草稿”慢慢拨开云雾,再到最后的洗尽泥沙、柳暗花明。当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过程,那么他离爱上“打草稿”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王金虎.小学生数学草稿本的有效使用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7). [2]严华梅.探究提高小学生数学草稿纸使用效率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5(22). [3]金莉莉.小学生“打草稿”情况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5(12). [4]张菊兰.小学生运用草稿纸的再思考[J].文理导航,201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