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
范文 | 刘志娣 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巧设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合作学习,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适时引导,增强科学探究活力”“联系生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科学评价,树立科学学习信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通常会因其难而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精心讲授数学知识,也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教学理念及方式过于单一、守旧,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等,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及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且实效,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应切实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巧设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以来出现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创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合理的教学情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挖掘学生潜能和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应遵循steam教育理念,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着重培养其主动参与意识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初步体会简单规律,并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认数》这一课时,可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之后在引导学生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知识中认识整万数,认识包含万级和个级的数。这样,既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以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以促进其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全面自主”,而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三角形基本特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苏州博物馆建筑内部及外观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能从中看到什么?”以此来引出本节所学内容——三角形;待学生兴趣盎然后,我会再次提问学生:“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三角形,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三角形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之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以优带劣”的原则将全部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各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我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排忧解答。通过合理分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既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力,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自主学习效率。 三、适时引导,增强科学探究活力 俗话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究知识方法,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活动比较多。但不得不提的是,小学生因其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要想使其掌握科学探究与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除了要精心为学生讲解數学概念知识以外,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思考来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科学探究方法,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其空间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生活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从生活探究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及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将生活实际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让生活“反作用”于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对生活的探究中习得一定的数学思想,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来进一步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另外,我还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即“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以此有效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科学评价,树立科学学习信心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助推剂,看似简单的评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如:在教学完《乘法》这一课后,我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题,其后,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练习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对于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我会给予鼓励并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各自从评价中都能获得满足感,树立学习信心。此外,我还会根据情况让学生相互评改练习作业,让其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增强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已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成了每位合格数学教师都应承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进而有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