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性探讨
范文

    伍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就大学生就业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为学校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学校需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事物发展规律、特点,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让毕业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寻找在“互联网+”基础上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新途径。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课程改革

    根据我国提出“互联网+”的要求,把重大技术突破与重大发展需求作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为指导,将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核心的经济要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力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同时也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动力。

    一、以往就业指导工作情况分析

    在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渐增长的今天,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只按照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与普遍的网络信息平台,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毕业生的学习与生活形式都彻底的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具备采用大数据来寻找信息,造成就业信息不能随时更新,从而指导的效率得不到提高[1]。高校是指导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主要机构,还兼具人才培养的主要使命,高校需要丢掉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和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就业指导理念,改变思维方式,把“互联网+”有关的思想融入到新的就业指导系统中去,让学生自己选择就业与创业,与“互联网+”互相结合,这不仅能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这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指导方法相对单一,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处理心理压力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过程,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中简短的指导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仍是比较基础的知识,课程内容单调,主要讲解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式,知识点也集中在就业形势、政策的解读、简历制作以及找工作面试等方面,实用性偏低。第三,毕业生就业指导方式仍然以共性教育为主,方式标准、统一,缺乏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丢弃把理论放在主要位置、实践注重少的理念,进一步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课程,才能让毕业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第四,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知识单方面输出,而忽视了师生间互动的重要性。当前各大学校都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建立,都在积极构建多样的网络就业指导平台,添加多种就业指导形式,增多就业信息内容,利用网络论坛的形式来辅助就业指导工作。但事实上学校有的设施并没有完全发挥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能随时更新信息,公布的信息不完整,且校内网络平台只能单方面的进行信息输出,学生之间无法有效互动,也不能收到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忽视了在网络平台上实时交流的就业指导形式,无法实时了解學生的需求,就不能充分地把“互联网+”背景下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更好。

    二、“互联网+”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考

    在《互联网对中国六大行业的专项作用》这篇文章中提到,到2025年互联网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将会处于4500亿元人民币至15000亿元人民币之间。能够发现互联网经济将会提升国民经济总值,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背景基础之上,“互联网+”能够为社会带来5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随着就业量的不断增大,毕业生工作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它能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一条更好的渠道。

    就深受“互联网+”影响的当代大學生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宽阔,让他们获得信息的量越来越丰富。在与就业指导有关的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试着把互联网技术与体验式教学课程结合起来,这即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2]。同时高校也可以把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去。具体实时前由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内容、要求以及标准,让学生积极地准备有关资料。后阶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有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全部能力,针对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对学生进行指导,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充分结合相关反馈意见,朝着准确的方向推进。

    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优点,根据就业课程与实践标准,大力进行微课开发,在微课视频中将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与知识点录制下来,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观看。微课具有大众化、数字化等特征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微课具体作用。和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用“互联网+”微课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改善以往教学中的弱点,让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实效性。当代毕业生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资料收集能力,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获得有关资料归纳成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学们可以进行共同探究,通过微课实现线上线下的沟通互动,用翻转课堂解决以往教学方式中无法与学生实时沟通的问题。

    在以往的就业指导过程中,高校非常重视形式,有些学校只注重在临近毕业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没有进行全过程化指导。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不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素养。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把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区分开来,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认知能力等综合起来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可以建立内容完整而充足的网络学生信息资源库,包含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如成绩、兴趣、性格、家庭情况及就业方向等,并保障档案资料实时更新,尤其是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就业指导教师能通过合理运用学生档案资料,全面掌握学生多方信息,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班会以及就业创业比赛活动等,发现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潜力,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随时调整就业指导方式,展开有效指导。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也能通过匿名的方式将互联网作为媒介和学生进行交流,理解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出现的顾虑,解答他们内心存在的困惑,帮助他们有效的解决问题,进一步为学生减轻所有负担,同时让学生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

    结束语:

    从供求方面来看,企业属于用人的需求方,高校和学生属于供方。高校应站在企业用人角度来考虑问题,按照市场需要作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与就业指导规划,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发展要求的学生。高校和教师也应该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志向,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改变原来的选择职业的观念,敢于去基层或者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勤劳与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对在创业中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给予大力帮助,让学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以及职业转换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107.

    [2]许丹丹,丁忠利,张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4):41-4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