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如何加强西部生态监测的意义与思路
范文

    冯江

    摘要:西部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西部地区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并不乐观,本文积极引入生态监测的概念,认识到新时期加强西部生态监测的积极意义,倡导对西部地区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在探讨西部地区生态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其生态监测发展的有效措施的重要性,从而推进西部生态建设进程。

    关键词:西部;生态监测;意义;现状;措施

    引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在政策扶持和本地资源的支持下,得到飞速发展。但同时,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愈发严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西部地区的生态现状日趋严峻。另一方面,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生态建设工作更加注重对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把握,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以此来实现更加动态化和科学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应运而生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生态监测概述

    (一)生态监测的概念

    生态监测又称生态环境监测,这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技术,它通过多种生态学领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进行不同程度的测量,它是在生态系统层次进行的生物监测,相对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来说,生态环境监测将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对各种监测技术进行综合,从而根据各生命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评定环境质量。

    (二)生态监测的基本特点

    生态监测能够综合全面地对环境质量进行反映,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且互有交叉,农林牧副渔等各个生产领域都有涉及。生态监测获取到的一切信息。十分真实,是对环境历史的真实反馈甚至是完全模仿,这也保证了其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其次,生态监测具有连续监测的特点和功能,由于生态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且这种变化较为缓慢,需要长期进行监测,而这些连续的长期监测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发现和成果。

    生态监测也是复杂的,这是由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生态监测的内容也因此而十分丰富并且在不断复杂化,对广大的生态监测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生态监测具有分散性,具体表现为监测站点分布的分散性和监测工作时间的分散。这是生态过程的缓慢性所决定的。

    (三)、生态监测的目标

    生态监测的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它建立在生态系统复杂性的基础之上,对大气,水,土壤等多个层面的生态因素进行监测。不同的发展现实对生态监测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也具有灵活性。

    这其中,生态监测的重点又倾向于两个方面:首先对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进行监测,了解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其次,对区域内的珍贵生态类型进行动态的监测。对区域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和在生物链中的传递进行动态监测,获取实时信息。监测人类活动以减少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治理进行实时监测,以不断优化生态建设模式。

    二、西部生态监测现状及存在的的问题

    (一)、目前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西部地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西部等)人口持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一森林生態系统退化严重。西部森林资源本身相对较少,在空间上也大多分布于西南地区,整体分布不均,尤其在西北地区,森林面积仅占全国的3.10%.虽然整体上我国西部森林面积呈现增长趋势,但这种趋势主要集中于幼龄林,成、过熟林则是大幅下降,这使得森林整体的抵抗力下降,在遇到外界破坏后恢复能力也低。在此情况下,西部受病虫害破坏的森林面积急剧增加,再加上当地人们盲目砍伐森林,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大大降低。

    其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也同样十分严重。我国百分之九十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而占全国草地总面积62%以上的西部草地,更是严重退化,天然草地面积和质量都不断下降,草地的退化、沙化、碱化则愈加严重。

    其三,植被的不断减少,使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土壤大量流失。而土地的荒漠化、石漠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活动是沙漠化频发的主要外部原因,再加上自然灾害的破坏,当地原生植被的生态功能进一步退化,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丧失更加严峻。

    (二)、生态监管及考核不到位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监管和考核在实践中的力度与深度不足。尽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到了人们不同程度的重视,全国生态监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但从监管实效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监管方法上还存有滞后性。生态监管的形成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在具体实施中都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信息的缺失、监督不严、约束力不强等问题都削弱了生态监管的效果。

    (三)、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监测不完善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还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了它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也无法发展到先进水平。一方面是设备的不齐全,二是技术的更新也较为滞后,三是当地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部生态监测工作的发展。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这其中包括资金的投入和技术性的扶持。也直接制约了西部地区生态监测工作的完善。

    (四)、生态环境监测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当前西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监测指标设置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可操作性也较低,这就束缚了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缺乏科学的指标作为依据和引导,生态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也难以提高。

    三、西部生态监测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始终受到政府的重视,而它在地区发展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基本控制,而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立有效的生态监测系统成为现实要求,而这也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平衡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具体贯彻,对整个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很多生物没有生存的空间,生物多样性开始锐减。因此,及时建立全面的生态监测系统,对于指导当地生态建设,特别是营造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与保持西部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是丰富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有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此。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自然灾害的频发更是对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维持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急切需要。积极引入生态监测系统,大大改进了生态建设水平,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新时期西部生态监测的思路探析

    (一)生态环境植保的建立

    生态植被的建立对于防治水土流失、石漠化、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主要建设内容,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中的重点。在新时期西部生态监测要提高发展质量,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植保的建立。一方面,植被建设的布局要科学合理,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建设需求对植被布局进行规划管理,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提高植被建造群落的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林草植被的建设规模,在宏观上满足当地生态发展对林草植被的覆盖要求。建立具体化的植被群落建造标准。同时注意提高林草植被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发展。

    (二)、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可行性

    生态监测指标是所有能够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项目,它们构成了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有陆地生态站体系,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指标体系,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当然,自然指标之外还有人为指标存在,例如常规生态检测指标、重点生态检测指标等。

    监测指标对于生态监测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生态监测的有效性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监测指标来保证。监测指标的选取,需要对监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以监测实施的具体环境、硬件水平、技术水准和监测能力等为依据,从广泛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中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且易操作的指标作为监测指标,这才能够保证对象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被准确、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宏观监测与微观监测结合,革新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水平日益更新,监测理论体系也得到了全面的完善。但从当前西部地区的生态监测发展状况来看,其中对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水平还较低,很多先进的现代化监测技术并未得到完全利用,如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空間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为提高西部生态监测水平,我们必须加快对现代技术的引进进程,促进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的深入结合,将生态监测置于先进的技术环境中,从而减少消耗而提高监测效率与准确性,使全面的生态环境信息能够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坚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四)、遥感及GIS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运用卫星作业进行监测,卫星运行中捕捉来自对象物体本身发出的电磁波,从而根据电磁波判断物体位置和物体表层发出的变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监测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对对象物体进行远程控制。运用在生态监测中,就是通过遥感技术,对生态发展状态和实时变化趋势进行远程的监测和控制。具体来说,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遥感技术应用,是通过卫星及时获取生态破坏状况的信息,通过对遥感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遥感技术也能够通过对气象云图的监测,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从而实施预防计划,防范于未然。遥感技术的引入,使得生态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动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其预测功能,更是减少了生态恶化所带来的对人员的伤害。

    GIS技术则是一种负责信息输入、存储、分析、应用等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对信息的存储和对数据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解决生态问题。GIS技术和遥感技术需要有机结合方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这能够促进监测系统与处理系统的完美衔接。GIS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决策科学性,也能够运用于生态发展的规划、地理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全面辅助生态建设工作。

    结语:面对当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现状,建设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成为西部发展的当务之急。环保意识的增强成为加快环保步伐的根本举措,在此基础上,人们要进一步深化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引进专业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不断深化其应用,在硬件设备和技术应用、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加强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贺琳.远程通信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3,2(12):123-125.

    [2]哈米达.再尼尔.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科技视界.2015,02,05.

    [3]马天,王玉杰,郝电等.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四川环境.2003,22(2):3-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