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改进措施 |
范文 | 梁静 摘要:数学学科讲究概念理解与实际运用,其中概念反映的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也是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概念理解和感悟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帮助学生高效解决基本数学问题。但初中数学概念较小学难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自主的参与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概念感悟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07 数学学科中涉及很多基础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复杂,单纯的凭借语言讲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久而久之,学生更会对数学概念学习产生恐惧心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开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关教学,让课堂充分欢乐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教师过于重视概念的记忆和例题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概念后并不能活学活用。为此,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寻找适合学生的概念教学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养成良好的概念理解能力。 一、借用思维导图,强化课前预习 数学概念教学前设置课前预习对于学生高效的吸收知识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传统的预习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础开展,这样的方式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为此,在预习中引入思维导图并提出相应的预习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新的单元或者章节运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梳理,对所讲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相关知识时,在预习前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如:回忆从小学开始学习的数的种类有哪些,并将这些整合起来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告诉学生思维导图应该怎样去设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比如可以做视频课件或者是PPT课件来协助讲课。在预习过程中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网络资源,以有理数为起点进行扩展;也有学生将有理数分成正数、负数和0,也就是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有的学生的思维导图以有理数为中心向外扩展了两层,第一层是整数和分数,整数扩展成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在预习任务的设置以及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预习阶段认真的完成布置的任务,并希望获得教师的言语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展相关的教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极大的提升。 二、设置阶段任务,逐步引导学习 数学教学虽充满了理性和客观,但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一门艺术,但教师不以为然在教学中一下将自己备课内容和盘托出,没有所谓的“神秘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快速的流失。尤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解,从基础部分入手,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中位线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前画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让学生找出四条边的中点,并要求其将四个中点依次连接,然后将四边形的对角线相连接,当学生完成后提问学生四个中间点依次连接得到的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给与提示,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最外边的这个四边形是在长方形(矩形)时,那中间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基础较好的学生会积极的参与思考并与教师展开讨论,说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出,中间小四边形对应的两条边与外围四边形的一条中位线平行,而且两条边的长度是中位线的一半,由此可知这两条边是相等的,但位置和长度是取决于对角线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取决于大四边形。经过问题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逐步的探究中位线的相关概念,在不断的求知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妙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一个思考的佳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三、巧借数学资源,强化推理能力 数学学习中推理能力的掌握是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最重要部分。推理能力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也起到巨大的帮助,但想要将其应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仍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并以学具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有关性质》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大大的圆,并引导学生从“圆”的形状寻找轴对称的特征,结果学生发现圆本就是一个完美的轴对称图形,根据这一特点继续为学生讲解“垂径定理”。在学生们的目光中将多媒体中的圆形图案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的过程中形成的球体也会有对称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轴就是圆的弦。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将动图中展示的圆在纸上画出来,并用量角器去测量圆周角的大小,借此辅助学生理解圆的相关性质。另外,在经过教师的引导后鼓励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圆的相关性质,并对概念进行证明和探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师直接将方法填鸭式灌输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逻辑,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步步深入探索知识,不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结语 初中数学课本中包含大量抽象、复杂的概念知识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作为教师需要以學生为中心构建课堂,注重对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的探索发现,从课前、课中到课外,灵活的发散自身的思维,并积极的融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知,进而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奇.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003(008):241. [2] 周加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 2018, 000(012):50-50. [3]孙洪波,钟红.如何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1(08):65-66. [4]顾德良.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96-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