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拓宽学习领域,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
范文 | 刘留柱 【摘要】“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诠释了新语文的深刻内涵。如今丹阳市正全面开展活力课堂建设,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活动,其活动开展的背景正是基于对语文学科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语文新课标的深度解读,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一条轻负高质、目标全面达成的优质之路。 【关键词】新课标;活力课堂;轻负高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强化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智慧得以激扬,情感获得绽放,思想得到充实,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一条轻负高质、目标全面达成的优质之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强化学科联系,开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其他诸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文中总能找到其他学科的痕迹,同样,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寻觅到语文的踪影。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时应充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出以本唯本的羁绊,精心构建语文课程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建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压抑单调,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以美激趣,强化感性认知 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师除了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强化感情朗读之外,还必须从感性中让学生认识双龙洞,从而很好地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因而,教师在学生充分熟读文本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双龙洞的优美景色,以美激情,以境激趣,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充分感悟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以乐激情,激荡情感体验 孔夫子曾闻《韶》,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确能激荡我们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无限遐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把握这种艺术形式,来激荡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长江之歌》这首现代诗时,导入新课时,创设音乐氛围,播放这首歌曲,顿时教室中荡漾起激情澎湃的旋律,学生在这气势磅礴、宏伟博大的音乐中心思神驰,情感得以撩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科融合,厚实知识积累 例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查阅自然、科学等书籍,了解海洋的各种知识,上课时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范围中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前瞻地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阳三重春。”如能借得其他学科的五彩之丝,怎么不能织就出语文教学的缤纷之花呢? 二、吸纳课外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课外书、电视、网络……。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可以研究的内容,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边阅读边做好读书笔记。可以适时组织交流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每学期结合课文推荐诵读十几本(篇)名著、诗词等,长期坚持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联系社会生活,丰富语文实践活动资源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学生就有兴趣和动力。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要注意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合作学习创设宽松民主及充分支持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应用多种手段,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让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采用民主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要面对生活实际,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在这其中努力架设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生活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懂得获得知识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与生活直接对话,与文章对话,与作者直接交流,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训练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走进社会,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丰富生活阅历,开阔视野,让语文像生活一样广阔。带学生去广袤的田野亲近它们,领学生到劳动基地采风,和他们到敬老院去走访,同他们到美丽的山水间嬉戏……试想这样一来,学生说话写文章时还会无材料可用吗? 生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预见,语文课程由于打破了学科之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那么我们在建设活力课堂,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征程中就一定大有可为。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