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合理安排节奏 切实理解概念 把握解题策略 |
范文 | 陈新福 王爱军 多位数(比万大的数)的读写一直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对这一教学内容国内的几种不同教材在编写中是怎样安排的呢?学生在学习中又有哪些具体的困难呢? 为此,笔者首先选择了北师大版、现代小学数学版、江苏版进行多位数(比万大的数)读写的教材编排进行比较,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三个版本教材编排的呈现,我们知道: 1北师大版对《多位数读写》这一内容的编写“跳跃性”最大,先学习含三级(个级、万级、亿级)的多位数顺序表,然后将含三级的多位数读与写安排在一起教学; 2江苏版对这一学习内容是分为两个环节,即先学习含个级、万级的数位顺序表及其读写,再学习含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及读写; 3现代小学数学版则表现为折中一些,先学习古三级(个级、万级、亿级)的多位数顺序表,再学习含三级的多位数读法,最后学习含三级的多位数写法,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选用北师大版教材的,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如何呢? 二、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实际状况与分析 笔者亲自参与了四年级的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材编写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结果学生错误比较多,有些练习题的错误率高达90%,现呈现几道典型错误题: 1关于读数出错的分析 从典型错误题一、题二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多位数的读法掌握并不如意,如果数位比较多再加上数中间有0,学生读起来就更难了,题一的错误是学生连起码的“分级再读”的学习策略也没有具备,题二虽然“亿级”读正确了,但在读“万级”时仍然发生了错误,其实质是没有掌握“读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读,读好后加个‘万字”。 2关于写数出错的分析 写数实际上是读数的逆向思考的题目,如果学生读数掌握的好,写数也就容易了,反之亦然,题三中的错误是学生将万级的“三千零五”写作“305”:而题四错误发生在万级与个级,明显地将写数表达为是读数的最简单的“直译”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1)学生在读数或写数时,不能自觉地应用数位表来解题: (2)学生发生错误主要集中于“万级”。 通过以上教学情况的反馈,我们并不是否定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相反我们是希望通过事实的呈现。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思考;另外,我想说如果在学生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学生对多位数读写的学习会更主动、更全面。 那么,通过以上教材编写的对比与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教学后实际情况的描述,我们应该有哪些新的思考呢? 三、新的思考 1合理安排节奏,突破学习难点 前面我们已经得出:如果在学生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学生对多位数读写的学习会更主动、更全面,但如果学生基础一般,或者是比较弱的班级。此时采用“跳跃性”大的教学安排则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通过四道典型错误题的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难点都集中于含有“万级”的数的读与写上,事实上,只要学生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再让学生掌握含有三级的数的读与写就游刃有余了。 因此,我们认为将多位数读写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两个学习段落比较好,即先安排学习含有万级、个级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读写;然后安排学习含有亿级、万级、个级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读写。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 2丰富学习体验,切实理解概念 大家知道,多位数读写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数位顺序表”,数位顺序表是否内化为学生的“自动化”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读数与写数的正确性,如下例: 多位数的读法实际就可以从数位表中“抽取”出读法,以题五为例: 事实上,写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借助数位表将要写的“数”从表中“对”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强数位顺序表的教学,在学生充分理解数位顺序表所蕴含的意义的同时,还需要内化数位表,在头脑里形成一张“活”的顺序表,为读数、写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3把握解题策略,形成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在加强学习体验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解题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比如在教学多位数读数的时候,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三、四个数的读法后,教师就可以及时组织学生对刚才的读数进行总结,形成解题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即: (1)读数先分节,从低位起每4个数一节, (2)读数从高位读起, (3)读万级时先按个级的数读,读好后加个“万”字, (4)读亿级时先按个级的数读,读好后加个“亿”字, (5)每节末尾的零不读;每节中间的零要读;每节前面的零也要读。 再如在学习写多位数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特别提出以下几点: (1)读懂题目,要一节一节有间隔的读出来,比如读“一百亿零五十万零七百”就可以读成“一百亿/零五十万/零七百”,且加框的字要读重一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写数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3)最高级上说“几”就在那级上写“几”,那么它后面的每个级上都会有四位数, (4)哪位上没有“数”,就在那位补“0”占位。 四、总结 总之,课改不是我们要去的一个明确的地方,而是我们需要为之实践的工作,作为教师必须积极穿梭于教材与学生之间,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案,创造鲜活、生动的新课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