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有效性的思考 |
范文 | 张丽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人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评价语,如果课堂评价语运用得好,它对于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语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部分常态课的评价语平淡无味:另一部分公开课的评价语则存在“贴标签”的现象,华而不实,任何教学行为都要讲求实效,不然只会徒劳无功,甚至产生消极影响,评价语亦不例外。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有效性,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一、心中有“生”——不敷衍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是有效发挥教学评价语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恰如其分的表扬,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黄爱华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千分号,当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千分号时,老师开始聆听设计者充满个性的想象,一名同学说:“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下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老师欣赏地点了点头:“有意思!”另一名同学说:“我原来也打算画三个圆圈,但是看起来不对称,我觉得还是再加一个美观,”老师鼓励道:“与众不同,有创见!”第三名同学又说:“我画的千分号,斜线方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第三个圈在斜线的右边,记忆起来也很方便,”老师又一次鼓励大家:“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设计意图,很有道理,非常棒!如果这些作品都采用就不统一了,不统一肯定不方便,百分数和千分数的内存含义还是比较接近的,只不过是一个量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而已,人们设计千分号的确是在百分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圈,这个圈增加在哪里?请注意看(出示:某市的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4.26‰),指名学生读,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千分号,和黑板上哪一个一样?”学生指第三个,师:“送点掌声给他!再送点掌声给在这里设计许多图案的其他同学。” 二、心中有“度”——不夸张 有效评价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和依据,教师要作出评价,心中首先要有一个标准或几度,教师心中有“度”,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的回应,这点说起来简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并不容易把握, 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1)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有五角星的贴纸,问:这是什么呀?生:五角星,师:想不想要?生:想!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同答问题,老师就奖给你!(2)“你答对了!奖你一个红苹果,”“你也答得不错,也奖你一个红苹果,”“你坐得真端正,奖你一个红苹果,”“你的发言很响亮,也奖你一个红苹果”……皆大欢喜中,老师忙碌地在近30张小脸上贴上了红苹果,“奖励”之下,学生“动”起来;“奖励”之下,课堂“活”起来,一到公开教学,课堂上更是“人人争奖,个个有奖”以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夸大评价,从而使课堂充满称赞、表扬声,气氛热烈,学生们很高兴,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尊重,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评价中,要尽最避免无效的评价。 三、心中有“情”——不虚假 评价语切忌逢场作戏,而应情真意切,同时也不可任意发挥,学生回答错误,可以赞赏其勇气,但对其错误之处不能姑息纵容;学生回答不全面,也不能一味肯定,而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理解正确,应热情褒奖,但不可以虚假。 如班里有一名留级女生,学习吃力,常常受到家长的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我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教师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友好、都是一种真诚的评价,这种评价,简便、有效、发自内心,虽然没有夸大,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谁能说它不是有效的评价呢? 四、心中有“数”——不笼统 在课堂的师生交流中,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是所有的表现或发言都要作出评价,也并非所有的评价必须鼓励肯定,而要讲求准确性与针对性,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课件出示:某校五年级三个班购校服的统计表,(如下图)其中三班的人数被墨水弄脏了,让同学们表示出三班的总价,学生先是猜人数37,38,39……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一名学生说:“三班的人数不知道,可以用‘三班人数×50来表示总价,”教师评价:“你注意了情境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观察得很认真!”教师先作了肯定,又问:“能不能设法把三班的人数用其他的符号来代替的?”这时,另一名学生说:“我用括号代替文字,列式为‘()×50,”第三名学生又站起来说:“我用三角形代替文字,列式为‘△×50,”此时也有用圆、正方形等来表示的,教师又问:“你们认为用符号、图形表示好吗?”(生:“容易混乱,”)接着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再次探究方便的表示方法,又有一名学生发言了:“我原来用的也是文字,但借助刚才同学用图形表示的思维,我想到了用字母x代替文字,它比括号和图形都简单!”同学们听了都同时自发地鼓起了掌,教师及时评价:“这名同学能把未知的数从用文字代替到用符号、图形代替,最终转化为用字母来表示,真有创意!”以上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语言简洁,准确到位,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学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教师的评价语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切中要点,或渗透方法,或指出瑕疵,若评价语笼统而空泛,就会苍白无力。 五、心中有“延”——不急躁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富有启发性,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启迪,在师生互动的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走向圆满。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采用了延迟评价的方法: 师:把一张同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教师没有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出一位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反两方各派出两名同学,利用教师给他们提供的一张圆纸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正方同学逐渐认识到了这句话的问题所在…… 面对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在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并不一定都要用及时评价的方法,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胸有成竹,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生成情况,选择适宜的评价时机。 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地瞎评,教师只有心怀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素养。加强锤炼,才能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营造真情和谐的课堂,愿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如春风化雨,催开学生生命之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