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范文

    黄昆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流传至今仍能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教育气息,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良好素材。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把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便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水平与核心素养的同步提高。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实践表明,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是实现语文课程教学育人价值的有效措施,也是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文化传承和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最初形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教育人士精心挑选而来的,不管是在语义概括、语法使用还是在文字表达上,都展示了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蕴含有汉族人鲜活的生命力。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逍遥游》中涵盖有大量的想象内容,透射出濃郁的浪漫色彩,便成为《庄子》中的特色篇目,同时作者也形成了善用比喻的风格。《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体现,其内涵是作者看透了世间的肮脏与污浊,否定争夺名利与尔虞我诈,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世界中。而透过作者描写的虚幻世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在努力追求内心所期盼的真善美与真正的智慧,这也将其热爱生命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该作品的时候,就可受到庄子热爱生命之情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更好地传授我国传统文化。

    二、审美鉴赏和创造

    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追求美、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知情意的同步发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重点是推动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发展,使得学生可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以便推动他们审美创造力、审美情趣及审美感的增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语言美、立意美、行文美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并解释理由。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理由是其发现陶渊明实在初冬时节创造了该作品,很多其他植物都已经凋零,只有松树依然充满生机、菊花正浓烈绽放。另一方面,菊花和松树是陶渊明高贵品质的生动象征。具体来讲,松树挺且直,是作者刚正不阿个性的象征;菊花在严寒中绽放,是作者隐忍性格的象征。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是在品味其语言的前提下形成的,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含义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思维发展和提升

    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教师可借助巧妙的问题形式,推动学生发展语文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确保提问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提问学生“劝”字的意思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劝告”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劝学”两字,然后再次提问“劝”字的意思是什么。此时,学生就会自然领悟,“劝”原来还蕴含“劝勉”的意义。这篇主题为“劝学”的文言文,创作意图是劝勉人们应始终坚持学习,以便实现才能发展及知识增长的目的,同时还可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计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更加明确探究目的,进而使得他们都能在探究中获得语文思维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自身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四、语言构建和运用

    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作品都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精辟性、简洁性与严密性,以推动学生语言经验的快速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诵读教学,借助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这里所说的“诵读”,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抒发、停连节奏、字音精准,借助反复诵读的方式增强学生语感,使得他们都能逐渐掌握语言构建及运用的技巧与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思考与诵读有机结合,激励学生深入感知与体会作者苏轼的性格特点与旷达胸怀。作品中有这样两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作者苏轼从月亮、江水的留与去进行了细致阐述,辩证了增减关系,把其总结成普遍性的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借助思考与诵读后的总结,我们可感知到苏轼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蔑视政治迫害的态度。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即便身处逆境之中,仍旧可以保持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我们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从语言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创作心情。因此,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自然就会把作品内容及自己的语文知识、生活经验等联想在一起,这就推动他们构建了自己的语文语言经验。

    总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有效措施,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恰当地整合、统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优化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缪水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论说类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7(19).

    (编辑:陈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