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范文

    赵鑫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将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引导出来,为以后幼儿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但是,在现在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教育人员将小学的教学模式用于学前教育中,造成了“小学化”在幼儿教育中流行,本文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小学化”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个性发展 教学氛围

    “小学化”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中的蔓延会危害到幼儿的思维模式,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难以有着长远的发展。“小学化”教育之所以会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蔓延,主要是家长和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认为学生的书面成绩决定着学生的优秀程度,因此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拔苗助长,让学生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对于知识只能被动地吸收。我国相关律法规定,要对于“小学化”问题进行专业的治理,使得“小学化”问题得到应有的解决策略。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

    1.影响幼儿身心正常成长,损害幼儿大脑发育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对于不适合其“小学化”教育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知识的接受能力造成影响,在不理解学习的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强行将知识灌入到幼儿的脑海中,让幼儿在学习时产生巨大的压力,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并对幼儿的大脑发育造成一定的损害。

    2.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造成幼儿亚健康心理问题

    学前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开发幼儿的脑力,让幼儿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模式。但是“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将知识全灌输到幼儿的脑海中,这样不仅固化了幼儿的思维模式,让幼儿认为学习是一种乏味的事情,从而对于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将这一问题无限地放大,造成幼儿在学习时产生的逃避的情况,也会让幼儿形成一种亚健康的心理问题[1]。

    3.束缚幼儿的快乐天性,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的思想与我们成年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思想来束缚幼儿的想象力,用超出幼儿理解能力的“小学化”教育对幼儿进行教导,这样会使幼儿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得到束缚,将幼儿的思维模式固化成一种死板的模式。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深入家长心灵深处

    应试教育是现在很多人所经历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存在深入家长以及教师的心中,认为只有高分才能被称为优秀的学生。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会逼迫幼儿不断地学习,从而减少幼儿的玩耍时间;还有,家长和有些教师会把幼儿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小学化”在学前教育阶段得不到有效的改进。

    2.学前教育资源不足

    有很多学前教育学校资源不足,却支撑幼儿教育的一些项目,对于幼儿教育的师资、环境较为缺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因此,一些教学机构为了弥补这些问题,就将小学的一些教学理念引入到了学前教育中去,这就导致了“小学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形成[2]。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1.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前教育模式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让幼儿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做到引导的同时,培养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填充学前教育资源

    由于学前教育机构资金的不足,使其教育资源短缺,这就需要国家颁布相关的机制以确保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学前教育的资源能够引导幼儿的自主思想,采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全方面地提升;将这些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能够发展属于自己的个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对于学习的感知得到加强。因此,学前教育的资源填充对于学前教育十分重要。

    3.规范学前教育行为,避免盲目从众

    国家有关律法指出了学前教育要按照规范化的教育指标,不能盲目地跟随着其他教学机构的脚步走,要根据国家的指标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完善,使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学前教育机构要有专业的教学监管机构,用来监管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标准,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对家长以及教育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改变家长应试教育的心理,使得学前教育能够最大化的受益于幼儿,使幼儿能够充分地汲取知识,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学前教育模式中,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有意义地互动,为幼儿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游戏引导幼儿们自主学习,在游戏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夠不断释放出自己的天性[3]。

    5.转变家长观念,扶正社会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由于家长的错误幼儿教育观,以及不良的社会教育风气,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纠正盲目跟风的教育风气,才能逐步减轻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家长和社会都要尊重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发展,不要片面的看到学前教育“小学化”所带来的一时利益,要为孩子的长久发展做出谨慎的考虑。要尊重幼儿园的存在,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幼儿园的认可。与此同时,对家长进行普及正确的育儿观,使其明白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一科学的教育态度看待幼儿教育,积极的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逐步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结语

    “小学化”现象在学前教育中的上演,是我国教育化问题的主要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学前教育中避免“小学化”的蔓延,并且加以制止。学前教育应针对幼儿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的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小学化”问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使得小学化问题得以解决。当然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甄洪芳.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2]张喜强.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3]孙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危害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4,(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