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英语教学对接民族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教育教学的探讨 |
范文 | 蒙蔡强 吕阳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对接民族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教育教学,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育断层的问题,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发现需求,提出解决的措施:加强听说训练,为学生提供类真实情景的听说训练环境;深化学习能力,多角度多方式促进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磨炼思维品质,通过日常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渗透文化意识,组织文化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民族地区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项目教育教学 衔接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06-03 从学生教育的整体性上来看,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一致性和呼应性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高中的课业压力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体现在英语教学上则主要有: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高中阶段得以巩固和发展,尤其是对应高考的读写能力,但听说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上存在不足。因此,如何在高中阶段注重这些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其讨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20 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提出智力测试,对智力进行了量化。1935 年亚历山大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即在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等。传统的智力理论中,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占核心地位,即传统的智能培养着重于逻辑培养,体现在英语学科上则主要是重读写。同时,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量化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 1983 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表明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如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等,每一个智能都有其独立的特点,又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后期加德纳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概念,戈尔曼进行了补充,将其细化为自我觉知、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移情、人际关系处理等多个方面,是在非智力因素外的又一次探索和突破。多元智能本身具有三大特性:第一,相较于传统的智能发展来说,多元智能的发展更需要落实到具体化的情景当中,即需要结合学习者本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创设适合其智能发展的情景,符合区域特征的要求、体现区域发展的差异。第二,它包含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根据一定的需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所重视的是逻辑性类型的训练,对于课外能力及终身发展的关注较少,这对于进入到大学阶段,马上要面临新挑战的学生来说,始终是不够的。第三,智能并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虽其有潜在的生物基础,但我们更应当以发展的眼光和建设的眼光去看待智能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即努力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发展其各项智能,为其多元化的智能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情景,结合学生的优势和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帮助学生利用迁移优势,发展多元智能,获得全面发展。 二、高中及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和深化学习的机会,但很多学生甚至是在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处于迷惘的状态,并且无法将高中所学运用在大学阶段。分析目前广西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具体问题体现为:从近几年的生源质量来看,学生英語水平参差不齐,分为两个部分,高考英语成绩在 105 分以上者,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基础课程学习,没到 105 分者,还需参加雅思学习,达到 4.5 分后才能进入国际基础课程学习。再经过一年左右的国际基础课程学习,达到雅思 6.0 后(或相当于雅思 6.0 的水平)才能进入专业课学习。但即使是现在成绩在 105 分以上的考生,进入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后,适应过程也还存在困难。因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求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高考口语成绩并没有计入总分,造成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由于发展不均衡、不全面,从而难以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情况。针对广西高中教育的现状,由于课业压力繁重,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体现在英语学科的衔接上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受高考备考影响,着重于提高读写能力,听力为抓关键词的选择题,口语不计入总分,因此存在读写能力虽行,但口语和听力的精细化训练与培养上存在短板的问题。第二,由于应试倾向和培养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学生存在思维发展能力不足、文化意识薄弱、学习能力无法跟上等问题,对于选读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学生来说,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在两年的专业学习后他们就会面临出国深造的机遇和挑战,如果高中只是着重语言能力的发展,忽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文化和能力层面,其面临的困难将是双倍的。 三、高中阶段衔接教育的准备策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站在高中教育的角度,首先,要探究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协同合作的有效途径,实现其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的深化合作,如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合作。其次,高中教育还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意识地呼应和对应大学的教育需求,真正实现高品质及优质化的高中大学一体化教育的终极目的,真正实现双方的“双赢”局面及落实针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计划。其具体意义在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之间的有机衔接,因此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应当互为一体,共同促进;同时,教育作为围绕人的计划,应当有长远目光,甚至是终身发展的观念。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如下。 (一)强化听说训练 听力的训练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和由易入难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构建由意群到句子再到篇章和语音语调的输入及输出的构建。第一,听音模仿。准确的输入才能促进有效的输出,为确保这一环节的顺利进行,课堂上教师要保证自身发音的准确性,确保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有准确性的发音模仿范本;课堂之外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影视和英美剧的听力训练,既让学生有兴趣,也能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学习语境。第二,多鼓励学生开口,为其营造轻松的听力和口语练习环境。交际是听说的终极目标,只有利用课堂为学生创设类真实情景,才能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使其处于听说训练的最佳状态。第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方式能激发学生听说训练的潜能,同时通过不同材料的训练,能让学生体会到听说运用的情景性,并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情景语境下语音语调变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向以交际为目的的听说训练结果。 (二)深化学习能力 1.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高中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了,各科目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大了。这时候,老师要开始指导他们做学习时间的规划与学习任务的编排。首先,面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兼顾所有学习科目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其次,每天对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有效、合理分配,确保英语学习能分配到应有的时间,晚自习按照“复习—作业—预习”的顺序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每天晚自习结束时做一次小结,检查自己“复习了当天学过的哪些知识,写了老师当天布置的哪些作业,预习了第二天要学习的哪些新内容”。在这其中,英语属于语言学科,要坚持“天天见”的原则,如朗读或背诵单词、短语、句型和篇章段落时,不宜长时间停留在其中一项内容上,以避免疲劳。 2.合作学习。国外有研究表明,“听讲”的学习方式,两周后知识的保有率只有 5%,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两周后知识的保有率可高达 50%,这个研究结果足以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新生入学后,老师应尽快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有:一是经常对照课堂笔记,核对正误;二是抽背,互相检查当天老师要求的背诵任务;三是复述,把当天各学科所学的主要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给组员听;四是分片完成老师交给的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然后再将之对接起来;五是就有争议的问题开展探究、讨论活动;六是不定期交流学习经验和感受。实践与研究发现,小组中的成员数量是讲究的,低年级的学习小组人数最好在 4~6 个人,到高三的时候最好是 2 个人,最多不超过 3 个人,组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甚至还可以尝试双轨制的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同学可以存在于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中,第一种类型是组员学习能力相当的,便于交流学习经验;第二种类型是学习能力有差异的,便于帮扶。学习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磨炼思维品质 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一般指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征。一个逻辑思维缜密,兼具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更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第一,逻辑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和概念形成六个层次,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审题还是课堂发言中,或是进行书面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有想到哪就说到哪和写到哪的现象,这和逻辑思维不严谨有很大的关系。而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死记硬背、套用范文或者课文中的词句,即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基础,但是缺乏综合、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在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上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在观点的阐述和展开上,则会进一步遇到思路狭窄、缺乏思想深度等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在于教师是否能及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加以解决。一是组织学生阅读、学习与思维品质培养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二是阅读、学习后写读后感,在同学中交流心得体会;三是在批改同学文章过程中找出一些凸显思维品质的好案例或者很差的典型案例,和大家一起分析、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四是教师课堂讲评阅读课文时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意群与意群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五是每次训练结束后,挑选一些在思维品质层面有代表性的文章,组织全班同学赏析。 (四)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程度上,是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水平和相应的信念及行为模式。学生上高中后,我们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各种优秀中外文化。 1.课内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中课文中出现的与各种优秀文化有关的内容,例如各种节假日活动、文化遗址等,充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和社会影响。 2.教师要做到充分备课,熟悉文本,了解各种中外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课堂上尽可能创设吸引学生的文化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课后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简易英文读物,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主动了解、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知,从理论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需求,我们应当注重学生智能的全面化、多元化发展,同时注重學生智能发展的情景性需求,使得学生的智能得以连续性地不断增长;从实际教学来看,为解决学生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断层问题,设置长远的教学发展目标以及全面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层面教育的系统性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规划和经验,提出了针对英语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设置构想,即强化学生的听说运用训练,深化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打磨思维品质以及在课程中渗透文化意识,切实推动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涛锋.多元智能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2) [2]陈国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6(6) [3]王丽华.高中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民族地区中外合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以中英合作办学会计学本科教育项目为例”(2017JGA17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蒙蔡强(1971— ),男,壮族,广西马山人,南宁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责编 江月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