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
范文 | 王敬文 【摘要】情境化教学,近年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新方法,不少教师都对这种方法予以使用。但是从效果来讲,却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的问题,并未让这种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展开分析,然后探讨了目前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积极作用;有效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教学手法,就是基于具体的情境,来创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思考问题。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具象化,摆脱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论化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具体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却高低不同,部分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陷入到一些误区之中,导致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不高,从而对数学教学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就需要对此加强研究,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数学教学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问题情境,就是情境化构建问题,比如对于3+5这样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式,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情境,如假如你有3颗糖果,妈妈又给你5颗,那么你一共有几颗?通过这样的一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代入其中,将自己想象成为情境中的那个人,然后思考3+5这个加法计算。像这样将问题融入情境,就称之为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问题情境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首先,问题情境,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具象化呈现,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数学知识的呈现较为平面化,通过书本和黑板进行展示。而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代入其中,对数学知识形成认知了解。其次,问题情境,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单纯的理论化讲解相比,问题情境更加生动,可以引入很多趣味性的元素,从而让课堂教學丰富起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能。最后,问题情境,可以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打造理实一体化的数学课堂。针对数学教学而言,不仅需要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形成掌握,还需要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将其用作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借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实结合。 二、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低效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本身是一种有益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却存在低效的问题,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导致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目前存在的低效问题,就需要做好反思,把握到问题所在。 (一)问题情境不够多样化 从实际来讲,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使用的素材是很多的,生活案例、游戏素材、校园生活、影视资源、社会时事等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数学资源,构建起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当中,部分教师所使用的素材较为单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老套单一,这样就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运算时,不少教师都喜欢用超市购物这类素材来构建问题情境,这类问题情形一旦使用过多,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兴趣,进而在问题情境中的参与度就会下滑,教学效果也就会出现下滑。所以,对于问题情境创设,就需要注重到多样化的要点,要善于对各种不同的素材进行利用。 (二)问题情境脱离现实 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和现实生活存在紧密的关联,要将数学问题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那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问题情境要符合现实,不能脱离实际。不过,在当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单纯考虑数学问题,忽略了生活实际,一些问题情境超出生活常理,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比如在教学乘除法的相关知识,有的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到隔壁城市的爷爷家,两地相距100公里,小明花了2个小时,那么他每个小时骑多少公里?这是个简单的除法问题,但是其并不符合生活实际,自行车骑行每小时50公里,职业运动员都很难保持,普通人基本做不到,不符合生活实际,就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 (三)问题情境呈现形式单一 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要关注到内容的多样与逻辑符合实际,还需要关注到问题情境的具体呈现形式,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将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展示出来。问题情境,可以展现的方式是非常多的,然而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展示,往往局限于口述或是板书,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理解存在问题,可能无法准确理解问题情境的内涵。除了口述和板书,问题情境的呈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角色表演、课堂游戏等形式作为载体。但是在当前教学中,这些形式都很少使用,造成了问题情境呈现形式单一的问题。长时间局限于单一的模式,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逐渐下滑,教学效果也就会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三、小学数学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大多以教师讲解教材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往往会认为小学数学简单,不用做太多的解释,甚至课堂上都很少让学生回答问题。长期下去,学生缺少课堂参与度,会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分析、自我探究、推理,还要注意课堂上提问环节的设立。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拥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遵循生活性的原则,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将数学思维带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亲身经历中获得数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有距离感,不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除了生活化外,还要有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思考探究。 (三)循序渐进,把握问题创设难度 问题情境主要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分析,最后找出解决办法的学习情境,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发展不成熟,思维逻辑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人水平,保证提出的问题不要超出学生实际理解范围,学生才能用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效果才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对数学教材有正确的把握,提出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具备思考价值,贴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试想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超纲,学生解答不出来,不仅没有意义,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教师需要形成有效认识,然后针对性对问题情境创设展开优化,提高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使其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 [2]王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21):104 [3]胡全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 (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坪坪洼小学,甘肃天水741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